-
(1160—1237)婺州義烏人,字崇甫。早從學(xué)于葉邽。孝宗淳熙十四年進(jìn)士。調(diào)上饒主簿,始登朱熹之門,熹稱其明白剛直,命以“毅”名齋。入為秘書省正字、校書郎兼吳、益王府教授。直寶謨閣、江東提點(diǎn)刑獄,以忤史彌遠(yuǎn)劾罷。理宗端平初被召,遷秘書少監(jiān)、太常少卿。入覲,手疏數(shù)千言,上劘主闕,下逮群臣,無所回隱。進(jìn)工部侍郎。因疾乞休,以寶謨閣待制奉祠。卒謚文清。有《毅齋詩集》。
-
杜師旦,一作思旦(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四三)。高宗紹興十九年(一一四九)知仙居縣(清康熙《仙居縣志》卷二六)。二十二年,通判處州。二十五年,知臺州,俄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,以事放罷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六三、一六九)。
-
宗室。寓居海鹽,字公舉,號云谷道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(jìn)士。知海陵縣,歲饑賑民,治訟平允,興增學(xué)校,多有政績。遷守郁林州,改守全州,為浙西沿海議幕,終朝請大夫。詩文清純有體。卒年八十。
-
盛文韶,字景聲,一字景成,吳江(今屬江蘇)人。理宗紹定二年(一二二九)進(jìn)士,知上饒縣。事見《松陵詩徵前編》卷一。
-
唐良驥,字德之,蘭溪(今屬浙江)人。嘗為提刑司干辦。建齊芳書院,延金履祥(仁山)執(zhí)教。事見清光緒《蘭溪縣志》卷五。今錄詩二首。
-
(1142—1211)漳州龍溪人,字子正,一作子合,號東湖。孝宗乾道五年進(jìn)士。三調(diào)教官,十七年間,受學(xué)于朱熹、張栻、呂祖謙之門。歷長樂令,修大塘水利,溉田十萬余頃。通判贛州,薦章交上,時韓侂胄當(dāng)國,遇不少貶以求售。侂胄誅,擢為太學(xué)博士,除諸王宮教授。守毗陵,為浙東提舉常平使者,有惠政。除大宗正丞,遷右曹侍郎卒。有《論孟講義》、《兩漢博議》及文集。
-
李楙,字子才,江寧(今江蘇南京)人(清光緒《句容縣志》卷一八中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人。寧宗慶元間知衡州,時趙汝愚謫永州,至衡州病作,為鍪所窘,暴卒,天下聞而冤之。
-
李嘉謀,雙流(今屬四川)人。第進(jìn)士。曾官宗正丞(清光緒《雙流縣志》卷下)。孝宗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,為樞密院編修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蕃夷五之五三)。十六年,知黎州(同上書兵二九之四四)。光宗紹熙五年(一一九四),知襄陽府(《止齋文集》卷一八《李嘉謀知襄陽府》)。
-
廖應(yīng)瑞,臨江(今江西樟樹西南)人。度宗咸淳六年(一二七○)暮春曾游浯溪。事見清光緒《湖南通志》卷二七七。
-
于觀文,字夢得,射洪(今四川射洪西北)人(《古今類事》卷七)。
-
程鄰,宋朝人,鄰字欽之,鄱陽人。元符三年(1100)帥桂林。
-
臨江軍新喻人,字景伯,一字靜庵。蕭燧子。孝宗淳熙十四年進(jìn)士。歷國子博士、起居舍人、給事中、權(quán)禮部尚書,官至太常卿。嘗知貢舉,于落卷中取真德秀,時稱其知人。
-
俞希旦,祖籍歙縣(今屬安徽),徙居丹徒(今江蘇鎮(zhèn)江)。獻(xiàn)卿子。仁宗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進(jìn)士。神宗熙寧五年(一○七二),為兩浙轉(zhuǎn)運(yùn)副使(《宋會要輯稿》食貨七之二三)。八年,知亳州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七一)。元豐四年(一○八一)知滑州(同上書卷三一六)。卒于官,終朝議大夫?!缎掳仓尽肪砹?、《京口耆舊傳》卷二有傳。
-
黃彥節(jié),居士,字節(jié)夫,號妙德。曾為門司。于宗杲一喝下,疑情頓脫。為南岳下十六世,徑山宗杲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矶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二○有傳。
-
曹量,徽宗大觀二年(一一○八)知密州(《宋會要輯稿》刑法四之八七)。
-
劉仕龍(一一九六~一二六四),字時甫,義烏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淳祐元年(一二四一)進(jìn)士。從戎鄂州,秩滿干辦江陵府御前諸將軍統(tǒng)制公事,改京西路副兵馬都監(jiān),郢州駐扎。召除閣門舍人。歷知復(fù)州、賓州、廉州。以言事奉祠。景定初起知雷州,五年,與元兵戰(zhàn)中流矢死難。事見清嘉慶《義烏縣志》卷一九引馮夢得所撰墓志銘。
-
趙汝謨,字嘉言,南昌(今屬江西)人。太宗八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表》一七)。寧宗嘉泰三年(一二○三)知泰和縣。事見清光緒《泰和縣志》卷五。
-
李倜,號員橋,祖籍河南(今河南洛陽)。曾和朱熹詩。事見清康熙《南安縣志》卷一八。
-
李通儒,安陸(今屬湖北)人。神宗熙寧六年(一○七三)進(jìn)士。官朝奉大夫、開封府推官。事見《山谷別集》卷九《承議郎致仕李府君墓銘》。
-
許子紹,字季紹,歷陽(今安徽和縣)人。孝宗乾道間監(jiān)左藏庫。淳熙元年(一一七四)通判靜江府。事見《粵西金石略》卷九。
-
趙宗吉,曾官僉憲(影印《詩淵》冊三頁二○八二)。
-
詹夢璧(一二○二~?),字子蒼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。理宗寶祐四年(一二五六)進(jìn)士,時年五十五(《寶祐四年登科錄》卷三)。嘗為鉛山書院山長。清同治《饒州府志》卷二三有傳。
-
范崇,高宗紹興三十年(一一六○),由知黃州移知池州。事見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八五。
-
陳廓(一○五六~一一一○),字彥明,鎮(zhèn)江(今屬江蘇)人。神宗熙寧九年(一○七六)進(jìn)士,歷句容主簿,知長社、吉水、楚丘縣,知處州。后除廣東轉(zhuǎn)運(yùn)判官,移提點(diǎn)刑獄,改利州路。徽宗大觀四年卒,年五十五。有詩文雜說三十卷,已佚?!毒┛陉扰f傳》卷六有傳。
-
張微,英宗治平二年(一○六五),由勾當(dāng)三司公事遷判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五之四四)。
-
詹迥,字明遠(yuǎn)。仁宗慶歷六年(一○四六)進(jìn)士。官至禮部尚書、觀文殿大學(xué)士,以少保、齊國公致仕。事見《縉云文徵》卷一。
-
釋妙印(一一八七~一二五五),號竹崖,俗姓萬,豫章進(jìn)賢(今屬江西)人。初學(xué)于邑之龍?zhí)两B曇。年十六受僧服,歷叩名宿。后師事平江靈谷月林。出住長沙谷山,遷石霜,晚自筑庵曰紫霞。理宗寶祐三年卒,年六十九。事見《柳塘外集》卷四《石霜竹崖印禪師塔銘》。
-
丁浚明,名不詳。高宗紹興間劉才邵直學(xué)士院時,與之多有唱和。事見《杉溪居士集》卷三。
-
史公亮,字少弼,自號云莊叟,眉山(今屬四川)人,寧宗嘉定四年(一二一一)進(jìn)士,官成都府司戶參軍。有《云莊集》,已佚。事見《鶴山集》卷五二《史少弼云莊集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