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宋虔州贛縣人,字晦之。結(jié)廬崆峒山,躬耕求志,勤于著述。包拯曾師事之。有《文權(quán)》、《白云編》。
-
蔡士裕,字子后,號古梅。度宗咸淳間丹陽學(xué)正蔡必薦長子(清光緒《丹陽縣志》卷一八)。事見《曲阿詩綜》卷八。今錄詩七首。
-
明州鄞縣人,字容直,一字公濟。仁宗嘉祐六年進士。少以詞賦得名。歷知邵武軍,條鹽法利害,奏減其課。后移知處州,官終朝奉大夫。博貫群書。有《韻類》。
-
宋岢嵐人,晚易名云鶴,自號擬栩。博學(xué)強記。家富,待賓客豐腆,自奉甚儉。妻亡不續(xù)娶,亦不就舉。
-
劉藻,字昭信,閩縣(今福建福州)人。高宗紹興五年(一一三五)進士。官終祠部員外郎。事見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二八。
-
松江華亭人,字山英,號石泉。少習(xí)舉子業(yè)。宋亡隱居,以詩自娛。有《古木風(fēng)瓢集》。
-
曾黯,英宗治平中知桐廬縣(清乾隆《桐廬縣志》卷八)。
-
宋常州宜興人,字叔明。神宗元豐二年進士。調(diào)安仁令,俗好巫,靜論巫罪,毀淫祠神像三百軀?;兆诔?,上言多詆元祐間事。遷國子司業(yè),進祭酒,為中書舍人。以顯謨閣待制知壽州,徙江寧府、睦州,奉祠。后起知洪州,復(fù)告歸,加直學(xué)士。卒年七十一。
-
陳昌時,字少垣,號物吾,亦名文昌,又名天囿。則翁長子。自少穎悟,博學(xué)強記,為文雄深而高古。咸淳元年(1277)癸丑以綸秀科繼登博學(xué)宏詞科,授教授。著有《雞肋集》。其女嫁南戲鼻祖高則誠。
-
鄧柞,字成材(《栟櫚集》卷二○),沙縣(今屬福建)人。高宗建炎二年(一一二八)進士,授建昌軍簽判。金人破洪州,棄官歸。李綱宣撫湖廣,辟為屬,通判靜江。紹興二十八年(一一五八)由通判吉州擢廣南西路轉(zhuǎn)運判官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七九),歷知泉州、隆興府。有《焦桐集》,已佚。事見明嘉靖《延平府志》卷二。今錄詩八首。
-
宋福州侯官人,字膚仲,號北山。少刻志學(xué)古,以圣賢自期,從張栻、呂祖謙游,后偕其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。孝宗淳熙二年進士。歷知邵武、瑞金,為淮東、廣西提舉常平,仕至秘閣修撰。以數(shù)忤史彌遠,為所不容,歸而杜門著書。學(xué)者稱北山先生。有《中庸大學(xué)解》、《北山集》。
-
宋臺州黃巖人,字敏才,號東皋子。博聞強記,以詩自娛,終生不應(yīng)試。將死,一子尚幼,惟以其詩不得傳為念。有《東皋集》。
-
徐州彭城人,字德潤。后唐明宗天成進士。后周太祖顯德初拜右諫議大夫,遷右詹事。性剛毅不撓,素與宰相范質(zhì)不協(xié),常郁郁不得志,遂退居洛陽,以書史自娛。太祖開寶中召赴京師,以老病求退,授秘書監(jiān)致仕。
-
(1147—1220)湖州歸安人,字正甫,號齊齋。倪稱子。孝宗乾道二年進士。淳熙五年中博學(xué)宏詞科。歷官太學(xué)博士、將作監(jiān)。光宗時累官禮部侍郎。寧宗初歷任內(nèi)外官,皆為言者論罷。后召還,試?yán)舨渴汤杉嬷睂W(xué)士院,論言多切直,以忤韓侂胄,予祠。侂胄死,復(fù)召,歷禮部尚書。又以忤史彌遠,出知鎮(zhèn)江府,移福州,尋鐫職而罷。有《齊山甲乙稿》、《經(jīng)鋤堂雜志》、《班馬異同》等。
-
釋贊寧(九一九~一○○一),俗姓高,吳興德清(今屬浙江)人。后唐天祐十六年生,天成中出家,清泰初入天臺山(《小畜集》卷二○通南山律,時人謂之“律虎”。吳越中,置為兩浙僧統(tǒng),賜號明義宗文。入宋,改賜通慧大師。初補左街講經(jīng)首座、知西京教門事。真宗咸平元年(九九八),充右街僧錄。三年遷左街(《咸淳臨安志》卷七○)。四年卒,年八十三(《釋氏疑年錄》卷六)。一說咸平二年卒(《釋氏稽古略》卷四)?!段骱呱侣浴返扔袀?。今錄詩八首。
-
張因,據(jù)詩中“鉅宋”“治平天子”云云,當(dāng)為英宗稍后人,姑系于此。
-
宋青州人,字逸巖。隱居不仕。相傳少與張詠同學(xué)。詠既顯,訪之三十余年不遇。真宗時,詠知陳州,乃來謁,謂詠將死,特來相辭。后一月,詠果卒。
-
興化軍莆田人,字子同。度宗咸淳元年進士。調(diào)泉州石井書院山長。官至知化州。宋亡不仕。好為古學(xué),多著述。
-
(1036—1116)安州安陸人,字彥輔,自號鳳臺子。仁宗嘉祐四年進士。官至司農(nóng)少卿。受學(xué)于鄭獬、胡瑗,學(xué)問博洽。有《麈史》。
-
(1078—1129)淄州淄川人,字景仁。以蔭補官。歷兩浙轉(zhuǎn)運副使,竭力鎮(zhèn)壓方臘起義,遷都轉(zhuǎn)運使。以龍圖閣待制知徐州,時金兵圍城,率軍民奮戰(zhàn),外援不至而城陷,力拒金帥粘罕誘降,并謾罵求死,全家百口皆被殺。謚壯節(jié)。
-
(?—1222)潭州衡山人,字彥直。從張栻?qū)W。孝宗淳熙八年進士。歷知隨州,時宋金議和,諸郡弛備,方獨招兵擇將。累遷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,力主抗金,數(shù)解棗陽之圍。又?jǐn)〗瘃€馬阿海于淮西。進太中大夫、權(quán)刑部尚書。帥邊十年,以戰(zhàn)為守,使京西一境屢免金人蹂躪。能拔識人才,知名士陳賅、游九功及名將扈再興、孟宗政,皆為擢任。得疾歸,猶貽書宰相,論疆埸大計。
-
陳堯叟(961年—1017年5月10日),字唐夫,閬州閬中人,北宋宰相,左諫議大夫陳省華長子、太子太師陳堯佐、天雄軍節(jié)度使陳堯咨長兄。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年)狀元,與弟陳堯佐同科,又與父親同日獲賜緋衣,歷官秘書丞、河南東道判官、工部員外郎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升任同平章事、樞密使。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,因病改授右仆射、知河陽軍。天禧元年(1017年),陳堯叟去世,年五十七。真宗廢朝二日,追贈侍中,謚號“文忠”。著有《監(jiān)牧議》、《請盟錄》等。
-
信州玉山人,字斯遠,號樟丘。徐人杰子。師事朱熹。寧宗嘉定四年進士。工詩,與趙蕃、韓淲齊名。有《蕭秋詩集》。
-
任伯雨(約1047——1119),字德翁,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眉山市)人。孜子。神宗元豐五年(1082)進士(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一二二),調(diào)清江主簿,知雍丘縣。哲宗元符三年(1100),召為大宗正丞,旋擢左正言(《鶴山集》卷六○《跋任諫議伯雨帖》)?;兆诔跽瑮l疏章惇、蔡卞罪狀,章、蔡貶官。居諫省半載,大臣畏其多言,尋出知虢州。崇寧元年(1102),以黨事編管通州(同上書),徙昌化軍、道州。宣和初卒,年七十三。淳熙十二年(1185年),追謚“忠敏”。
-
名或作居簡。宋建寧建安人,字元易,號東浦。工詩。隱居吳郡光福山。理宗嘉熙中卒。有《東浦集》、《云墅談雋》。
-
蕭崱,字則山,號大山,臨江軍新喻(今江西新馀)人。泰來兄。理宗紹定五年(一二三二)進士。以史館??边w武學(xué)博士,進太府丞。有《大山集》,已佚。明嘉靖《臨江府志》卷六有傳。
-
(944或946—1011)河南人,字圣功。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第一。歷著作郎、翰林學(xué)士,參知政事。端拱元年,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、平章事。淳化二年罷為吏部尚書。四年,復(fù)相。至道初,出判河南府。真宗咸平四年,第三次入相。六年罷。授太子太師,封萊國公,改許國公。有重望,直言敢諫。能知人,識重富弼,薦侄夷簡,后俱成名相。卒謚文穆。
-
方澤,生卒不詳,莆田人、字公悅。
-
陳宗禮(1203~1270)南宋官員。字立之,號千峰,江西南豐人,一說江西廣昌楊溪鄉(xiāng)上峰村人。漢族江右民系。早年以教書為業(yè),43歲方中進士。調(diào)邵武軍判官,知贛州,入為國子正,轉(zhuǎn)秘書省著作佐郎,遷秘書監(jiān)。景定四年拜侍御史,直龍圖閣、淮西轉(zhuǎn)運判官,遷刑部尚書。度宗即位時,歷任殿中侍御史兼直講、禮部尚書、樞密院參知政事,卒于官,謚文定。為政直言清節(jié),主張治國注重賞罰,為文以釋經(jīng)義、述政治主張為主,以挺拔峻峭窮理著稱。所著《寄懷斐藁》、《曲轅散木集》等,已佚。
-
李從周,宋,字肩吾(書史會要作李肩吾,字子我,號濱州),彭山(今四川彭山)人。博見疆志書名之學(xué)世亦鮮及之。為魏文靖公門人。能書,取隸楷之合于六書者,作字通行于世。《書史會要》、《鶴山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