簠簋之風
拼音fǔ guǐ zhī fēng
注音ㄈㄨˇ ㄍㄨㄟˇ ㄓ ㄈㄥ
繁體簠簋之風
感情簠簋之風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;用于社會風氣等。
近義詞簠簋不飾
詞語解釋
簠簋之風[ fǔ guǐ zhī fēng ]
⒈ ?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。
引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六:“萊陽 趙崙 閬仙,康熙 二十一年督學 江 南,力矯時風,清廉自矢。過 江 擊楫曰:‘某若一毫自私,不能生渡 江 北矣。’於是干謁不行,孤寒吐氣,簠簋之風為之一變。”
成語典故
清朝康熙時期,官場腐敗,貪污成風。萊陽趙侖閬仙,康熙21年在江南任督學,他從自身做起,想改變當時的簠簋之風,在過長江的船上擊楫發(fā)誓:如果貪一毫之私就不能生還江北。他十分清廉,去拜謁地方官時也是空手而去,一時傳為佳話。
簠簋之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(lǐng)有、連屬關(guān)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(guān)系:緩兵之計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(jié)構(gòu)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?!?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簋 | guǐ | 皿 | 17畫 | 基本字義 簋 guǐ(ㄍㄨㄟˇ) ⒈ ?古代盛食物器具,圓口,雙耳。 異體字 ? ? 匭 朹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, feast |
簠 | fǔ | 皿 | 18畫 | 基本字義 簠 fǔ(ㄈㄨˇ) ⒈ ?古代祭祀時盛稻粱的器具。 異體字 盙 ?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an ancient vessel used for holding boiled grain |
風 | fēng fěng | 風 | 4畫 | 基本字義 風(風) fēng(ㄈㄥ) ⒈ ?空氣流動的現(xiàn)象。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:風向。風速。風級。風險。風波(喻糾紛或亂子)。風雨如磐(a.指風雨不斷,天色黑暗,給人以重壓的感覺;b.喻社會黑暗或境地艱難)。風花雪月(喻堆砌詞藻,內(nèi)容貧乏的的詩文)。 ⒉ ?像風那樣迅速、普遍的:風潮。風靡一時。風馳電掣。 ⒊ ?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(jié)、習俗:風氣。風習。風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風尚(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