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國
- 拼音qī guó
- 注音ㄑ一 ㄍㄨㄛˊ
- 繁體七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七國[ qī guó ]
⒈ ?指戰(zhàn)國時秦、楚、燕、齊、韓、趙、魏七國。
⒉ ?指漢景帝時吳、楚、趙、膠西、濟南、菑川、膠東七個諸侯國。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時發(fā)動武裝叛亂,史稱“七國之亂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 戰(zhàn)國 時 秦、楚、燕、齊、韓、趙、魏 七國。
引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凡天下戰(zhàn)國七。”
漢 許慎 《<說文解字>序》:“其后諸侯力征,不統(tǒng)於王,惡禮樂之害己,而皆去其典籍,分為七國?!?br />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乙部第二章:“春秋 則二百餘國, 戰(zhàn)國 為七國?!?/span>
⒉ ?指 漢景帝 時 吳、楚、趙、膠西、濟南、菑川、膠東 七個諸侯國。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時發(fā)動武裝叛亂,史稱“七國之亂”。
引《史記·袁盎晁錯傳列》:“吳 楚 七國果反,以誅 錯 為名。”
三國 魏 陳琳 《檄吳將校部曲文》:“太慰帥師,甫下 滎陽,則七國之軍,瓦解冰泮?!?br />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成七國之稱亂,飜助逆以誅 錯?!?/span>
國語辭典
七國[ qī guó ]
⒈ ?戰(zhàn)國時之秦、楚、燕、齊、韓、趙、魏七國。
⒉ ?漢景帝時吳、楚、趙、膠西、濟南、菑川、膠東七國。
七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七 | qī | 一 | 2畫 | 基本字義 七 qī(ㄑ一) ⒈ ?數(shù)名,六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柒”代)。 ⒉ ?文體名,或稱“七體”,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。 ⒊ ?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,共七次,稱“做七”。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even |
國 | guó | 囗 | 8畫 | 基本字義 國(國) guó(ㄍㄨㄛˊ) ⒈ ?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國國”)。 ⒉ ?特指中國的:國產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 yuè ㄩㄝˋ )。國藥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? ? 漢英互譯 |
七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七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