惕惕
- 拼音tì tì
- 注音ㄊ一ˋ ㄊ一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AA式
詞語解釋
惕惕[ tì tì ]
⒈ ?憂勞;恐懼。
例心焉惕惕。
英be full of trouble; fear;
引證解釋
⒈ ?憂勞。
引《詩·陳風(fēng)·防有鵲巢》:“誰侜予美,心焉惕惕。”
毛 傳:“惕惕,猶忉忉也?!?br />陳奐 傳疏:“惕惕,亦憂勞之意,故云猶忉忉也……《爾雅》:‘惕惕,愛也。’ 郭 注:‘《詩》云:心焉惕惕,《韓詩》以為説人,故言愛也?!福簮壅咧^愛君,君受讒賊所誑,故君子憂勞之心惕惕然。 《爾雅》釋經(jīng)義, 毛 傳釋字義也?!?br />宋 王禹偁 《籍田賦》:“修農(nóng)事以惕惕,襲春服之重重?!?/span>
⒉ ?戒懼。
引《國語·晉語四》:“君若恣志以用 重耳,四方諸侯其誰不惕惕以從命?!?br />《資治通鑒·后漢高祖乾祐元年》:“及 崧 歸朝,自以形跡孤違。事 漢 權(quán)臣,常惕惕謙謹,多稱疾杜門?!?br />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回:“仲達 聞陣而惕惕, 子丹 望風(fēng)而遑遑。”
清 吳汝綸 《答嚴幼陵書》:“執(zhí)事之譯此書,蓋傷吾土之不競,懼 炎 黃 數(shù)千年之種族,將遂無以自存,而惕惕焉欲進之以人治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惕惕[ tì tì ]
⒈ ?憂心、恐懼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陳風(fēng)·防有鵲巢》:「中唐有甓,邛有旨鹝,誰侜予美,心焉惕惕?!?br />《國語·楚語上》:「不然,是三城也,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。」
⒉ ?悅愛。
引《爾雅·釋訓(xùn)》:「忯忯、惕惕,愛也。」
明·張爾岐〈辨志〉:「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,啞啞以笑,蠕蠕以動,惕惕以息,無以異也。」
惕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惕 | tì | 忄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惕 tì(ㄊ一ˋ) ⒈ ?戒懼,小心謹慎:警惕。惕懼。惕惕。惕厲(心懷戒懼。亦作“惕礪”)。 ⒉ ?疾速:“一日惕,一日留”。 異體字 悐 惖 漢英互譯 watchful 造字法 形聲:從忄、易聲 English be cautious, careful, alert |
惕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惕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