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記
- 拼音zá jì
- 注音ㄗㄚˊ ㄐ一ˋ
- 繁體雜記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雜記[ zá jì ]
⒈ ?記載雜項(xiàng)的筆記;零碎的筆記。
英jottings; notes;
⒉ ?寫風(fēng)景、瑣事、感想等的一種文體。
英miscellanies (as a type of literature);
引證解釋
⒈ ?混雜記錄。
引《禮記·雜記》 陸德明 釋文引 漢 鄭玄 曰:“雜記者,以其雜記諸侯及士之喪事。”
孫希旦 集解:“此篇所記,有與《小記》相似者,有與《大記》相似者,又有非喪事而亦記之者,以其所記者雜,故曰《雜記》?!?/span>
⒉ ?亦作“雜紀(jì)”。指正史以外的史料,其中包括記載異聞逸事等筆記。
引《舊唐書·經(jīng)籍志上》:“乙部為史,其類十有三……三曰雜史,以紀(jì)異體雜紀(jì)。”
清 章學(xué)誠(chéng) 《文史通義·修志十議》:“凡事屬瑣屑,而不可或遺者……當(dāng)於正傳之后,用雜著體,零星紀(jì)錄,或名外編,或名雜記,另成一體?!?br />姚華 《論文后編·目錄上》:“史傳之外,別有託傳,始 東方朔 ;有行狀,始 胡翰。碑誌雜記,皆其遺裔也?!?br />魯迅 《華蓋集·忽然想到(四)》:“歷史上都寫著 中國(guó) 的靈魂,指示著將來(lái)的命運(yùn)……但如看野史和雜記,可更容易了然了?!?/span>
⒊ ?文體的一種。題材多樣,以記敘風(fēng)景、瑣事、感想為主。
引薛鳳昌 《文體論·雜記體》:“雜記一體,所包甚廣。凡濬渠筑塘,以及祠宇亭臺(tái),登山涉水,游讌觴詠,金石書畫古器物之考訂,宦情隱德,遺聞?shì)W事之?dāng)⑹觯杂浺??;蚴┲淌?,則近于碑記;或侈為考據(jù),又近于序跋;雖綜名為記,其體不一,是誠(chéng)雜也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雜記[ zá jì ]
⒈ ?文體名。記載瑣事、器物、山水等雜事。
⒉ ?瑣碎的筆記。
例如:「生活雜記」。
⒊ ?禮記篇名。
引《禮記·雜記》唐·孔穎達(dá)·正義:「按鄭目錄云,名曰雜記者,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,此于別錄屬喪服,分為上下,義與曲禮檀弓分別不殊也?!?/span>
雜記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雜 | zá | 木 | 6畫 | 基本字義 雜(雜) zá(ㄗㄚˊ) ⒈ ?多種多樣的,不單純的:雜亂。雜沓。雜感。雜志。雜貨。雜居。雜務(wù)。雜品。錯(cuò)綜復(fù)雜。私心雜念。 ⒉ ?混合:夾雜?;祀s。雜交。 異體字 朵 雜 雑 襍 漢英互譯 miscellaneous、mixed、sundry 相關(guān)字詞 純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mixed, blended; mix, mingle |
記 | jì | 讠 | 5畫 | 基本字義 記(記) jì(ㄐ一ˋ) ⒈ ?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:記憶。記取。記性。博聞強(qiáng)記。 ⒉ ?把事物寫下來(lái):記錄。記功。記者。 ⒊ ?記載事物的書冊(cè)或文字:游記。日記。大事記。 ⒋ ?符號(hào),標(biāo)識(shí)( zhì ):印記。標(biāo)記。記號(hào)。 ⒌ ?古時(shí)的一種公文:奏記。箋記。 ⒍ ?皮膚上的生下來(lái)就有的深色斑:胎記。 ⒎ ?量詞,指打一下:給他一記耳光。 異體字 記 漢英互譯 bear in mind、mark、notes、record、remember、write down、keep 相關(guān)字詞 忘 造字法 形聲: |
雜記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雜記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