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問
- 拼音jiè wèn
- 注音ㄐ一ㄝˋ ㄨㄣˋ
- 繁體借問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借問[ jiè wèn ]
⒈ ?敬辭,用于向別人詢問事情;請問。
例借問酒家何處有?
英may I ask;
引證解釋
⒈ ?猶詢問。
引《宋書·蕭惠開傳》:“慮 興宗 不能詣己,戒勒部下:‘ 蔡會稽 部伍若借問,慎不得答?!?br />唐 任華 《寄杜拾遺》詩:“杜拾遺,知不知,昨日有人誦得數(shù)篇黃絹詞,吾怪異奇特借問,果然稱是 杜二 之所為?!?br />元 薩都剌 《宮詞》:“駿馬驕嘶懶著鞭,晚涼騎過御樓前。宮娥不識中書令,借問誰家美少年?!?/span>
⒉ ?古詩中常見的假設(shè)性問語。一般用于上句,下句即作者自答。
引晉 陶潛 《悲從弟仲德》詩:“借問為誰悲?懷人在九冥?!?br />唐 韓愈 《送僧澄觀》詩:“借問經(jīng)營本何人?道人 澄觀 名籍籍?!?br />宋 姜夔 《昔游詩》:“朝發(fā) 黃陵祠,暮至 赤沙 曲。借問此何處?滄灣三十六?!?/span>
⒊ ?向人打聽情況時(shí)所用的敬辭。猶言請問。
引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“史進(jìn) 道;‘借問經(jīng)略府內(nèi)有個 東京 來的 王教頭 嗎?’”
周立波 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上二:“鄧秀梅 停步問道:‘借問一聲,鄉(xiāng)政府是哪個屋場?’”
⒋ ?過問。 《舊唐書·劉仁軌傳》:“今日官府,與往日不同,人心又別。
引貞觀、永徽 年中,東西征役,身死王事者,并蒙敕使弔祭,追贈官職,亦有迴亡者官爵與其子弟。從 顯慶 五年以后,征役身死,更不借問?!?br />宋 梅堯臣 《村豪》詩:“里胥休借問,不信有官權(quán)?!?/span>
國語辭典
借問[ jiè wèn ]
⒈ ?詢問。
引《宋書·卷八七·蕭惠開傳》:「慮興宗不能詣己,戒勒部下:『蔡會稽部伍若借問,慎不得答?!换蓍_素嚴(yán),自下莫敢違犯?!?br />唐·任華〈寄杜拾遺〉詩:「杜拾遺,知不知,昨日有人誦得數(shù)篇黃絹詞,吾怪異奇特借問,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。」
⒉ ?請問。為向人打聽情況時(shí)的客氣話。
引唐·崔顥〈長干曲〉四首之一:「停船暫借問,或恐是同鄉(xiāng)。」
《水滸傳·第三回》:「史進(jìn)道:『借問經(jīng)略府內(nèi)有個東京來的五教頭嗎?』」
⒊ ?詩中常見的假設(shè)性問語。一般用于上句,下句即作者自答。
引晉·陶淵明〈悲從弟仲德〉詩:「借問為誰悲?懷人在九冥?!?br />唐·韓愈〈送僧澄觀〉詩:「借問經(jīng)營本何人?道人澄觀名籍籍?!?/span>
借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問 | wèn | 門 | 6畫 | 基本字義 問(問) wèn(ㄨㄣˋ) ⒈ ?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:詢問。問答。問題。問鼎(指圖謀奪取政權(quán))。問津。質(zhì)問。過問。 ⒉ ?為表關(guān)切而詢問:慰問。問候。問長問短。 ⒊ ?審訊,追究:審問。問案。唯你是問。 ⒋ ?管,干預(yù):概不過問。 ⒌ ?向某人或某方面要東西:我問他借幾本書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問 漢英互譯 ask、asking 相關(guān)字詞 答 造字法 形聲:從口、門聲 English ask about, inquire after |
借 | jiè | 亻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借 jiè(ㄐ一ㄝˋ) ⒈ ?暫時(shí)使用別人的財(cái)物等:借用。借閱。借賬。借據(jù)。借條。 ⒉ ?暫時(shí)把財(cái)物等給別人使用:借錢給人。 ⒊ ?假托:借口。借端。借故。借代。借景。借喻。借題發(fā)揮。 ⒋ ?依靠:憑借。借勢。 異體字 徣 藉 漢英互譯 borrow、debit、lend 相關(guān)字詞 還 造字法 會意:從亻、從昔 English borrow; lend; make pretext of |
借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借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