燭理
- 拼音zhú lǐ
- 注音ㄓㄨˊ ㄌ一ˇ
- 繁體燭理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燭理[ zhú lǐ ]
⒈ ?英明治理。
⒉ ?考察事理。
引證解釋
⒈ ?英明治理。
引《漢書·元帝紀(jì)》:“朕承至尊之重,不能燭理百姓,婁遭兇咎。”
⒉ ?考察事理。
引《舊唐書·代宗紀(jì)》:“朕涉道未弘,燭理多昧?!?br />《朱子語類》卷五二:“若非燭理洞徹,胸次坦然,即酬酢應(yīng)對(duì),蹉失多矣。”
鄭觀應(yīng) 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:“一涉瞻徇,即為負(fù)國(guó)溺職……無如燭理不明者,比比皆然?!?/span>
燭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燭 | zhú | 火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燭(燭) zhú(ㄓㄨˊ) ⒈ ?用線繩或葦子做中心,周圍包上蠟油,點(diǎn)著取亮的東西(古代亦稱“火炬”):蠟燭?;T。燭光。燭淚。燭臺(tái)。風(fēng)燭殘年。 ⒉ ?洞悉:洞燭其奸。 ⒊ ?燈泡瓦特?cái)?shù)的俗稱:十五燭的燈泡。 異體字 燭 爞 曯 爥 漢英互譯 candle、illuminate、light up、watt 造字法 形聲:從火、蜀聲 English candle, taper; shine, illuminate |
理 | lǐ | 王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理 lǐ(ㄌ一ˇ) ⒈ ?物質(zhì)本身的紋路、層次,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條理。事理。 ⒉ ?事物的規(guī)律,是非得失的標(biāo)準(zhǔn),根據(jù)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論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氣壯。 ⒊ ?自然科學(xué),有時(shí)特指“物理學(xué)”:理科,數(shù)理化。理療。 ⒋ ?按事物本身的規(guī)律或依據(jù)一定的標(biāo)準(zhǔn)對(duì)事物進(jìn)行加工、處置:理財(cái)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??偫?。 ⒌ ?對(duì)別人的言行作出反應(yīng):理睬。答理。 ⒍ ?古代指獄官、法官。 |
燭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燭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