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兩
- 拼音yī liǎng
- 注音一 ㄌ一ㄤˇ
- 繁體一兩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一兩[ yī liǎng ]
⒈ ?計量單位。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,十六兩為一斤。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,一兩為十錢。古代布帛,以古尺二丈為一端,二端為一兩。指少數(shù)。猶一雙。一輛。
引證解釋
⒈ ?計量單位。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,十六兩為一斤。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,一兩為十錢。
引《淮南子·天文訓(xùn)》:“十二銖而當(dāng)半兩,衡有左右,因倍之,故二十四銖為一兩?!?br />漢 劉向 《說苑·辨物》:“十六黍?yàn)橐欢梗篂橐汇?,二十四銖重一兩,十六兩為一斤。?br />《宋史·律歷志一》:“一兩者,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?!?/span>
⒉ ?古代布帛,以古尺二丈為一端,二端為一兩。
引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“以幣錦二兩,縛一如瑱,適 齊 師” 晉 杜預(yù) 注:“二丈為一端,二端為一兩,匹也。”
《周禮·地官·媒氏》“凡嫁子娶妻,入幣純帛,無過五兩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古者二端相向卷之,共為一兩?!?/span>
⒊ ?猶一雙。
引明 劉績 《憶原上人》詩:“一兩棕鞋八尺藤, 廣陵 行徧又 金陵?!?/span>
⒋ ?指少數(shù)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華佗傳》:“若當(dāng)灸,不過一兩處,每處不過七八壯,病亦應(yīng)除?!?br />《晉書·紀(jì)瞻傳》:“然失之者億萬,得之者一兩耳?!?br />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誰敢望‘請’,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?!?br />老舍 《正紅旗下》二:“母親是不喜歡算計一兩文錢的人?!?/span>
⒌ ?一輛。
引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“牛車千兩” 唐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車一乘為一兩?!?/span>
一兩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一 | yī | 一 | 1畫 | 基本字義 一 yī(一) ⒈ ?數(shù)名,最小的正整數(shù)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壹”代)。 ⒉ ?純;專:專一。一心一意。 ⒊ ?全;滿:一生。一地水。 ⒋ ?相同:一樣。顏色不一。 ⒌ ?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織。 ⒍ ?表示動作短暫,或是一次,或具試探性:算一算。試一試。 ⒎ ?乃;競:一至于此。 ⒏ ?部分聯(lián)成整體:統(tǒng)一。整齊劃一。 ⒐ ?或者:一勝一負(fù)。 ⒑ ?初次:一見如故。 ⒒ ?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,相當(dāng)于簡譜中的低音“7”。 異體字 |
兩 | liǎng | 一 | 7畫 | 基本字義 兩(兩) liǎng(ㄌ一ㄤˇ) ⒈ ?數(shù)目,二。一般用于量詞和“個、半、千、萬、億”前:兩個黃鸝。兩本書。 ⒉ ?雙方:兩可。兩邊。兩便(客套用語,彼此方便)。兩旁。兩側(cè)。兩袖清風(fēng)。兩敗俱傷。 ⒊ ?中國市制重量單位:十兩(一市斤。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)。半斤八兩(喻彼此一樣,不相上下,含貶義)。 ⒋ ?表示不定數(shù)目:兩下子。兩著兒( zhāor )。 異體字 兩 両 ? 漢英互譯 liang、tael、twai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wo, both, pair, co |
一兩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一兩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