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黏
- 拼音shī nián
- 注音ㄕ ㄋ一ㄢ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失黏[ shī nián ]
⒈ ?亦作“失粘”。
⒉ ?謂駢儷文字平仄不調(diào)。
⒊ ?凡律詩前一聯(lián)的“對句”與下一聯(lián)“出句”的第二個(gè)字平仄必須相同,稱作“粘”,違者稱作“失粘”。
⒋ ?泛指詩句平仄失調(diào)。亦稱“失嚴(yán)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失粘”。
⒉ ?謂駢儷文字平仄不調(diào)。
引宋 陳鵠 《耆舊續(xù)聞》卷四:“四聲分韻,始於 沉約。至 唐 以來,乃以聲律取士,則今之律賦是也。凡表、啟之類,近代聲律尤嚴(yán),或乖平仄,則謂之失黏?!?br />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經(jīng)史釋音有首釋末釋之別》引 清 王士禎 《居易錄》:“徐鳳 少監(jiān)代嗣王謝賜玉帶表,用《禮記》孚、尹二字,以尹為平聲,乃用第二音,有司謂其失粘?!?/span>
⒊ ?凡律詩前一聯(lián)的“對句”與下一聯(lián)“出句”的第二個(gè)字平仄必須相同,稱作“粘”,違者稱作“失粘”。
引明 徐師曾 《文體明辨序說·拗體》:“按律詩平順穩(wěn)帖者,每句皆以第二字為主,如首句第二字用平聲,則二句、三句當(dāng)用仄聲,四句、五句當(dāng)用平聲,六句、七句當(dāng)用仄聲,八句當(dāng)用平聲;用仄反是。若一失粘,皆為拗體?!?/span>
⒋ ?泛指詩句平仄失調(diào)。亦稱“失嚴(yán)”。 杜甫 《嚴(yán)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》詩 清 仇兆鰲 注:“劉逴 曰:‘律詩自有定體,不可失粘……’ 劉氏 作失粘,謂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。
引陶開虞 作失嚴(yán),謂聲謂平仄失其謹(jǐn)嚴(yán)也。”
國語辭典
失黏[ shī nián ]
⒈ ?近體詩之平仄律,二句與三句、四句與五句、六句與七句大抵相同,稱為「黏」。不遵守這種格律者,稱為「失黏」。
失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失 | shī | 大 | 5畫 | 基本字義 失 shī(ㄕ) ⒈ ?丟:遺失。坐失良機(jī)。收復(fù)失地。流離失所。 ⒉ ?違背:失約。失信。 ⒊ ?找不著:迷失方向。 ⒋ ?沒有掌握?。菏а?。失職。失調(diào)( tiáo )。 ⒌ ?沒有達(dá)到:失望。失意。 ⒍ ?錯(cuò)誤:失誤。失策。過失。失之毫厘,謬以千里。 ⒎ ?改變常態(tài):驚慌失色。 異體字 佚 泆 軼 漢英互譯 break a promise、deviate from the normal、lose、mishap、miss 相關(guān)字詞 得 造字法 原為形聲:從手、乙聲 English lose; make mistake, neglect |
黏 | nián | 黍 | 17畫 | 基本字義 黏 nián(ㄋ一ㄢˊ) ⒈ ?像膠或糨糊的性質(zhì):黏性。黏液。黏土。黏米。 異體字 ? 造字法 形聲:從黍、占聲 English stick to; glutinous, sticky; glue |
失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失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