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歷
- 拼音yáng lì
- 注音一ㄤˊ ㄌ一ˋ
- 繁體陽曆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陽歷[ yáng lì ]
⒈ ?24220日。
英solar calendar;
引證解釋
⒈ ?漢 《太初歷》術(shù)語。 漢武帝 太初 年間, 落下閎、鄧平 等創(chuàng)制的《太初歷》,又稱八十一分律歷。它將1日分為81分,為便于從《四分歷》過渡到《太初歷》,而又使之更接近于實(shí)際天象,他們在推算時(shí)采用“先借半日”的辦法,先借者謂之“陽歷”,不借者謂之“陰歷”,形成大小月相間的格局。一本作“陽歷”。
引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法,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。先藉半日,名曰陽歷;不藉,名曰陰歷。”
⒉ ?唐 《大衍歷》術(shù)語。
引《新唐書·歷志三上》:“日道表曰陽歷,其里曰陰歷?!?/span>
⒊ ?歷法的一種。是根據(jù)地球繞太陽運(yùn)行的周期而制定的。也叫太陽歷。通常說的“陽歷”系指國際通用的公歷。
引丁玲 《莎菲女士的日記·三月四號(hào)》:“可恨陽歷三月了,還如是之冷!”
趙樹理 《三里灣·回驢》:“這一年是個(gè)閏五月,所以陰陽歷差的日子很遠(yuǎn)--陽歷的九月三十號(hào)才是陰歷的八月十二?!?/span>
⒋ ?猶陽壽。
引清 鈕琇 《觚賸·巡檢附魂》:“我陽歷未終,幸邀冥王慈命,復(fù)來人間。”
國語辭典
陽歷[ yáng lì ]
⒈ ?一種以地球繞太陽公轉(zhuǎn)為標(biāo)準(zhǔn)所制定的歷法。參見「太陽歷」條。
陽歷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陽 | yáng | 阝 | 6畫 | 基本字義 陽(陽) yáng(一ㄤˊ) ⒈ ?明亮。 ⒉ ?中國古代哲學(xué)認(rèn)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(zhì)的兩大對立面之一,與“陰”相對:一陰一陽謂之道。陰陽二氣。圖形:?(U+268A)。 ⒊ ?指“太陽”:陽光。陽面。陽歷。向陽。夕陽。 ⒋ ?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(多用于地名):衡陽(在中國湖南省衡山之南)。洛陽(在中國河南省洛河之北)。 ⒌ ?溫暖:陽春。 ⒍ ?外露的,明顯的:陽溝。陽奉陰違。 ⒎ ?凸出的:陽文圖章。 ⒏ ?關(guān)于活人的:陽間(人世間 |
歷 | lì | 廠 | 4畫 | 基本字義 歷(歷、曆、厤) lì(ㄌ一ˋ) ⒈ ?經(jīng)過:經(jīng)歷。來歷。閱歷。歷盡甘苦。 ⒉ ?經(jīng)過了的:歷程。歷代。歷史。歷來。 ⒊ ?遍、完全:歷覽。歷數(shù)(shǔ)。 ⒋ ?推算年、月、日和節(jié)氣的方法:歷法。 異體字 曆 歷 厤 歴 漢英互譯 all previous、calendar、experience、go through、one by one 造字法 形聲:從廠、力聲 English history; calendar |
陽歷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