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髯
- 拼音hú rán
- 注音ㄏㄨˊ ㄖㄢˊ
- 繁體鬍髯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胡髯[ hú rán ]
⒈ ?亦作“胡?”。
⒉ ?頰旁及下巴上的胡須。
引證解釋
⒈ ?頰旁及下巴上的胡須。
引《新五代史·雜傳十五·慕容彥超傳》:“嘗冒姓 閻氏,彥超 黑色胡髯,號(hào) 閻崑崙?!?br />元 無(wú)名氏 《小尉遲》第二折:“不由我這胡髯乍滿頷頦?!?br />明 陳繼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猿五百歲化為玃,玃千歲化為老人,燕千歲生胡髯。”
亦作“鬍髥”。胡須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封泰山禪梁父》:“《封禪書》説:‘ 黃帝 升封 泰山,於是有龍垂鬍髥下迎 黃帝?!?br />唐 段成式 《酉陽(yáng)雜俎續(xù)集·支動(dòng)》:“《述異要》云:五百歲燕生鬍髯?!?/span>
胡髯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髯 | rán | 髟 | 15畫 | 基本字義 髯 rán(ㄖㄢˊ) ⒈ ?兩腮的胡子,亦泛指胡子:美髯。虬髯。白發(fā)蒼髯。髯口(演戲用的假胡子。“口”讀輕聲)。 異體字 ? 髥 漢英互譯 beard 造字法 形聲字:從髟、冉聲 English beard; mustache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(guó)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(guó)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(lè)器)。 ⒊ ?亂,無(wú)道理:胡來(lái)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(yǔ)。 ⒋ ?文言疑問(wèn)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(zhǎng)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胡髯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胡髯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