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鉤
- 拼音wú gōu
- 注音ㄨˊ ㄍㄡ
- 繁體吳鉤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吳鉤[ wú gōu ]
⒈ ?亦作“吳鉤”。
⒉ ?鉤,兵器,形似劍而曲。春秋吳人善鑄鉤,故稱。后也泛指利劍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吳鉤”。鉤,兵器,形似劍而曲。 春秋 吳 人善鑄鉤,故稱。后也泛指利劍。參見“吳鴻”。
引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軍容蓄用,器械兼儲(chǔ); 吳 鉤 越 棘,純鈞湛盧?!?br />唐 盧殷 《長(zhǎng)安親故》詩:“楚 蘭不佩佩吳鉤,帶酒城頭別舊游?!?br />葉劍英 《重讀<論持久戰(zhàn)>》詩:“一篇《持久》重新讀,眼底吳鉤看不休?!?/span>
國語辭典
吳鉤[ wú gōu ]
⒈ ?武器名。一種彎形的刀,相傳為吳王闔閭所做。后泛指鋒利的寶刀。
引《樂府詩集·卷六六·雜曲歌辭六·南朝宋·鮑照·結(jié)客少年場(chǎng)行九首之一》:「驄馬金絡(luò)頭,錦帶佩吳鉤?!?br />宋·辛棄疾〈水龍吟·楚天千里清秋〉詞:「把吳鉤看了,欄干拍遍,無人會(huì)、登臨意?!?/span>
吳鉤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吳 | wú | 口 | 7畫 | 基本字義 吳 wú(ㄨˊ) ⒈ ?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,后擴(kuò)展至淮河下游一帶:吳鉤(古代吳地出產(chǎn)的一種彎刀,后泛指鋒利的刀劍)。吳越同舟(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(dāng)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)。 ⒉ ?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:吳下阿蒙(喻原先學(xué)識(shí)粗淺的人)。 ⒊ ?泛指中國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:吳語。吳牛喘月(喻見到類似事物就膽怯害怕起來)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吞 吳 呉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口、從矢 English name of |
鉤 | gōu | 钅 | 9畫 | 基本字義 鉤(鈎、鉤) gōu(ㄍㄡ) ⒈ ?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,形狀彎曲,頭端尖銳:鉤子。秤鉤兒?;疸^子。 ⒉ ?形狀像鉤子的:蝎的鉤子。鉤針。 ⒊ ?漢字筆形之一(亅、乛、乚、 、 、乙等)。 ⒋ ?用鉤形物搭、掛或探?。恒^住樹枝爬上去。 ⒌ ?研究,探尋:鉤玄。鉤沉。鉤校( jiào )。 ⒍ ?牽連:鉤黨(指相牽連的同黨)。 ⒎ ?同“勾”。 ⒏ ?一種縫紉法,多指縫合衣邊:鉤貼邊。 ⒐ ?古代兵器:鉤戟。純鉤(劍名)。吳鉤(刀名) |
吳鉤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吳鉤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