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和
- 拼音tiān hé
- 注音ㄊ一ㄢ ㄏㄜ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天和[ tiān hé ]
⒈ ?謂自然和順之理;天地之和氣。
⒉ ?謂人體之元?dú)狻?/p>
⒊ ?天氣和暖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自然和順之理;天地之和氣。
引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故敬之而不喜,侮之而不怒者,唯同乎天和者為然。”
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若正汝形,一汝視,天和將至。”
成玄英 疏:“汝形容端雅,勿為邪僻,視聽純一,勿多取境自,然和理歸至汝身?!?br />《淮南子·俶真訓(xùn)》:“含哺而游,鼓腹而熙,交被天和,食于地德?!?br />唐 孟郊 《蜘蛛諷》詩(shī):“萬(wàn)類皆有性,各各稟天和?!?br />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十六回:“且父母在家,思想女兒,不能一見,倘因此成疾,亦大傷天和之事?!?/span>
⒉ ?謂人體之元?dú)狻?/p>
引《文子·下德》:“目悅五色,口肥滋味,耳淫五聲,七竅交爭(zhēng),以害一性,日引邪欲,竭其天和,身且不能治,奈治天下何!”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道意》:“精靈困於煩擾,榮衛(wèi)消於役用。煎熬形氣,刻削天和?!?br />宋 蘇軾 《和寄天選長(zhǎng)官》詩(shī):“虛懷養(yǎng)天和,肯徇奔走鬧。”
《封神演義》第一百回:“李靖 等慰之曰:‘陛下當(dāng)善保天和,則臣等不勝慶幸?!?br />清 顧炎武 《寄子嚴(yán)》詩(shī):“不幸喪厥明,猶能保天和?!?/span>
⒊ ?天氣和暖。
引明 何景明 《立春日作》詩(shī)之二:“鳥鳴知天曙,冰泮知天和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天和[ tiān hé ]
⒈ ?天地祥和之氣。
引《漢書·卷二二·禮樂(lè)志》:「皇皇鴻明,蕩侯休德。嘉承天和,伊樂(lè)厥福?!?/span>
⒉ ?人的元?dú)狻?/p>
引《莊子·知北游》:「若正汝形,一汝視,天和將至?!?/span>
天和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天 | tiān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天 tiān(ㄊ一ㄢ) ⒈ ?在地面以上的高空:天空。天際。天罡(北斗星)。天淵(上天和深淵,喻差別大)。天馬行空(喻氣勢(shì)豪放,不受拘束)。 ⒉ ?在上面:天頭(書頁(yè)上面的空白)。 ⒊ ?氣候:天氣。天冷。 ⒋ ?季節(jié),時(shí)節(jié):冬天。 ⒌ ?日,一晝夜,或?qū)V笗冮g:今天。 ⒍ ?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:天上。天宮。 ⒎ ?自然界:天塹。天時(shí)。天籟(自然界的聲音,如風(fēng)聲、鳥聲、流水聲)。 ⒏ ?〔天干( gān )〕古代用來(lái)記日或年 |
和 | hé hè huó huò hú | 口 | 8畫 | 基本字義 和 hé(ㄏㄜˊ) ⒈ ?相安,諧調(diào):和美。和睦。和諧。和聲。和合(a.和諧;b.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兩個(gè)神)。和衷共濟(jì)。 ⒉ ?平靜:溫和。祥和。和平。和氣。和悅。和煦?;蒿L(fēng)和暢。 ⒊ ?平息爭(zhēng)端:講和。和約。和議。和親。 ⒋ ?數(shù)學(xué)上指加法運(yùn)算中的得數(shù):二加二的和是四。 ⒌ ?連帶:和盤托出(完全說(shuō)出來(lái))。和衣而臥。 ⒍ ?連詞,跟,同:我和老師打球。 ⒎ ?介詞,向,對(duì):我和老師請(qǐng)教。 ⒏ ?指日本國(guó):和服(日本式服 |
天和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天和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