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理
- 拼音yī lǐ
- 注音一 ㄌ一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一理[ yī lǐ ]
⒈ ?同一準則。一個道理。溫習一次。同一地理區(qū)域。
引證解釋
⒈ ?同一準則。
引《呂氏春秋·審分》:“夫治身與治國,一理之術也?!?br />高誘 注:“身治則國治,故曰一理之術也?!?br />《文選·陸機<五等諸侯論>》:“然則八代之制,幾可以一理貫?!?br />劉良 注:“一理謂合典則也?!?br />《二程遺書》卷十八:“天下物皆可以理照,有物必有則,一物須有一理?!?br />明 胡居仁 《居業(yè)錄·心性》:“天地人物,分雖不同,同此一理。”
⒉ ?一個道理。
引南朝 梁 劉孝標 《辨命論》:“非可以一理徵,非可以一途驗?!?br />宋 真德秀 《問格物致知》:“萬物各具一理,萬理同出一原?!?br />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看破治亂兩途,不出陰陽一理?!?/span>
⒊ ?同一地理區(qū)域。
引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夫差內(nèi)傳》:“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,而 吳 侵伐,大過五也?!?/span>
⒋ ?溫習一次。
引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吾七歲時,誦《靈光殿賦》,至於今日,十年一理,猶不遺忘?!?/span>
一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一 | yī | 一 | 1畫 | 基本字義 一 yī(一) ⒈ ?數(shù)名,最小的正整數(shù)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壹”代)。 ⒉ ?純;專:專一。一心一意。 ⒊ ?全;滿:一生。一地水。 ⒋ ?相同:一樣。顏色不一。 ⒌ ?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織。 ⒍ ?表示動作短暫,或是一次,或具試探性:算一算。試一試。 ⒎ ?乃;競:一至于此。 ⒏ ?部分聯(lián)成整體:統(tǒng)一。整齊劃一。 ⒐ ?或者:一勝一負。 ⒑ ?初次:一見如故。 ⒒ ?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,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“7”。 異體字 |
理 | lǐ | 王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理 lǐ(ㄌ一ˇ) ⒈ ?物質(zhì)本身的紋路、層次,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條理。事理。 ⒉ ?事物的規(guī)律,是非得失的標準,根據(jù)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論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氣壯。 ⒊ ?自然科學,有時特指“物理學”:理科,數(shù)理化。理療。 ⒋ ?按事物本身的規(guī)律或依據(jù)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加工、處置:理財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??偫?。 ⒌ ?對別人的言行作出反應:理睬。答理。 ⒍ ?古代指獄官、法官。 |
一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一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