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渡
- 拼音nán dù
- 注音ㄋㄢˊ ㄉㄨˋ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南渡[ nán dù ]
⒈ ?亦作“南度”。
⒉ ?渡水而南。
⒊ ?猶南遷。晉元帝、宋高宗皆渡長(zhǎng)江遷于南方建都,故史稱南渡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南度”。
⒉ ?渡水而南。
引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:“當(dāng) 陵陽(yáng) 之焉至兮,淼南渡之焉如。”
王逸 注:“渡,一作度?!?br />《史記·晉世家》:“五年春, 晉文公 欲伐 曹,假道於 衛(wèi),衛(wèi) 人弗許。還自 河 南度,侵 曹,伐 衛(wèi)?!?br />唐 柳宗元 《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》詩(shī):“十一年前南渡客,四千里外北歸人?!?/span>
⒊ ?猶南遷。 晉元帝、宋高宗 皆渡 長(zhǎng)江 遷于南方建都,故史稱南渡。
引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(shī)之一:“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(zhǎng)安。”
《宋史·孝宗紀(jì)贊》:“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,擇 太祖 之后而主之,乃得 孝宗 之賢,聰明英毅,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,可謂難矣哉?!?br />元 趙孟頫 《岳鄂王墓》詩(shī):“南渡君臣輕社稷,中原父老望旌旗?!?br />郁達(dá)夫 《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(huà)集》詩(shī)之一:“南渡江山氣不雄, 錢塘 蘇小 可憐蟲(chóng)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南渡[ nán dù ]
⒈ ?渡水而南。
引《史記·卷三〇·晉世家》:「還,自河南渡,侵曹,伐衛(wèi)?!?br />《楚辭·屈原·九章·哀郢》:「當(dāng)陵陽(yáng)之焉至兮,淼南渡之焉如?!?/span>
⒉ ?晉五胡亂華,晉室渡江,自洛陽(yáng)遷都建業(yè),稱為「南渡」。
引《晉書(shū)·卷五九·汝南王亮傳》:「永嘉末,以寇賊充斥,遂南渡江?!?br />唐·李白〈金陵〉詩(shī):「晉家南渡日,此地舊長(zhǎng)安?!?/span>
⒊ ?宋徽、欽二宗,為金人所執(zhí),宋室自汴梁,遷都臨安,稱為「南渡」。
引《宋史·卷三五·孝宗本紀(jì)·贊曰》:「高宗以公天下之心,擇太祖之后而立之,乃得孝宗之賢,聰明英毅,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?!?br />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二》:「后來(lái)高宗南渡稱帝,改號(hào)建炎?!?/span>
南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(yáng)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(duì)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guó)(指中國(guó)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?。è栓冢?⒈ ?〔南無(wú)(mó)〕佛教用語(yǔ)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(duì)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渡 | dù | 氵 | 12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渡 dù(ㄉㄨˋ) ⒈ ?橫過(guò)水面:渡船。渡橋。渡河。擺渡。強(qiáng)渡。遠(yuǎn)渡重洋。 ⒉ ?由此到彼:渡過(guò)難關(guān)。 ⒊ ?轉(zhuǎn)手,移交:引渡。 ⒋ ?過(guò)河的地方:渡口。渡頭。 異體字 度 漢英互譯 cross a river、ferry、pull through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度聲 English cross, ferry over; ferry |
南渡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南渡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