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茅
- 拼音cǎo máo
- 注音ㄘㄠˇ ㄇㄠ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草茅[ cǎo máo ]
⒈ ?亦作“草茆”。亦作“艸茅”。
⒉ ?雜草。
⒊ ?草野;民間。多與“朝廷”相對。
⒋ ?在野未出仕的人;平民。
⒌ ?比喻鄙陋微賤。
⒍ ?比喻淺陋微賤的人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草茆”。亦作“艸茅”。
⒉ ?雜草。
引《楚辭·卜居》:“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?將游大人以成名乎?”
唐 杜甫 《奉酬嚴(yán)公寄題野亭之作》詩:“枉沐旌麾出城府,草茅無徑欲教鋤。”
清 唐甄 《潛書·柅政》:“雖無不肖攘民之事,而視民若忘,等於草茅?!?/span>
⒊ ?草野;民間。多與“朝廷”相對。
引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:“凡自稱於君,士大夫則曰下臣,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,在野則曰草茅之臣?!?br />《梁書·張弘策傳》:“英雄今何在?為已富貴,為在草茅?”
宋 歐陽修 《上范司諫書》:“夫布衣韋帶之士,窮居草茅,坐誦書史,常恨不見用?!?br />清 侯方域 《朋黨論下》:“朝廷有頑鈍無恥之大臣,而后草茅有激濁揚(yáng)清之名士?!?br />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回:“分明是草茆兒戲,到像 細(xì)柳 規(guī)模?!?/span>
⒋ ?在野未出仕的人;平民。
引《新唐書·馬周傳贊》:“周 之遇 太宗,顧不異哉!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?!?br />章炳麟 《秦政記》:“建國之主,非起于艸茅,必拔于搢紳也?!?br />吳晗 《朱元璋傳》第二章三:“﹝ 劉基 ﹞以 賈誼、屈原 自比,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,不問采薇,自艾自嘆?!?/span>
⒌ ?比喻鄙陋微賤。
引唐 陳子昂 《為宗舍人謝贈(zèng)物表》之二:“自國之寵貴,未聞此榮。草茅孤臣,何以堪處!”
⒍ ?比喻淺陋微賤的人。
引宋 曾鞏 《與杜相公書》:“閤下以舊相之重,元老之尊,而猥自抑損,加禮於草茆之中,孤煢之際。”
宋 曾鞏 《福州謝到任表》:“草茆弱質(zhì),素依及物之仁;犬馬微誠,終冀因心之恕?!?/span>
國語辭典
草茅[ cǎo máo ]
⒈ ?雜草。
引《楚辭·屈原·卜居》:「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?將游大人以成名乎?」
⒉ ?閑居不做官的人的謙稱。
引《新唐書·卷九八·馬周傳·贊曰》:「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,若素宦于朝,明習(xí)憲章者?!?/span>
⒊ ?山野鄉(xiāng)間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七八·宦者傳·孫程傳》:「臣生自草茅,長于宮掖。」
《孤本元明雜劇·卓文君·第二折》:「小生草茅,復(fù)姓司馬?!?/span>
草茅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茅 | máo | 艸 | 8畫 | 基本字義 茅 máo(ㄇㄠˊ) ⒈ ?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開花,后生葉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莖可食,亦可入藥。葉可編蓑衣(亦稱“白茅”):茅草。茅廬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矛聲 English reeds, rushes, grass; surname |
草 | cǎo | 艸 | 9畫 | 基本字義 草 cǎo(ㄘㄠˇ) ⒈ ?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、莊稼、蔬菜以外的莖干柔軟的植物的統(tǒng)稱;廣義指莖干比較柔軟的植物,包括莊稼和蔬菜:青草。野草。茅草。水草?;ú?。草鞋。草堂(茅草蓋的堂屋,舊時(shí)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,有自謙卑陋的意思)。草原。草坪。草行露宿。草菅人命。 ⒉ ?特指用作燃料、飼料的稻麥之類的莖葉:草料。柴草。稻草。 ⒊ ?粗糙,不細(xì)致:草率( shuài )。草鄙(粗野樸陋)。草具(粗劣的食物)。 ⒋ |
草茅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草茅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