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幅
- 拼音fāng fú
- 注音ㄈㄤ ㄈㄨ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方幅[ fāng fú ]
⒈ ?指規(guī)模方正。
⒉ ?指人品方正,端方。
⒊ ?方形箋冊。古代典誥、詔命、表奏等皆用方形箋冊,故亦借指此類重要文書。
⒋ ?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。
⒌ ?猶法度;規(guī)矩。
⒍ ?指幅員;疆域。
⒎ ?六朝時方言。公然;正當(dāng)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規(guī)模方正。
引《南史·徐勉傳》:“吾 清明門 宅無相容處。所以爾者,亦復(fù)有以。前割西邊施 宣武寺,既失西廂,不復(fù)方幅?!?br />南朝 梁 陶弘景 《真誥·稽神樞一》:“齊 初,乃敕 句容 人 王文清,仍此主館,號為 崇玄,開置堂宇廂廊,殊為方幅。”
⒉ ?指人品方正,端方。
引《北史·樊子蓋傳》:“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(xí)之?!?br />《周禮·天官·宰夫》“書其能者,與其良者” 唐 賈公彥 疏:“人雖無別行,而有方幅正直者也?!?br />清 侯方域 《南省試策二》:“士之稍方幅者,則懼其戾俗而不舉矣?!?/span>
⒊ ?方形箋冊。古代典誥、詔命、表奏等皆用方形箋冊,故亦借指此類重要文書。
引南朝 梁 沉約 《修定樂書疏》:“《檀弓》殘雜,又非方幅典誥之書也。”
《陳書·姚察傳》:“宮內(nèi)所須方幅手筆,皆付 察 立草?!?br />清 黃宗羲 《與陳介眉庶事書》:“﹝吾兄﹞欲以章句揚於當(dāng)時,委棄方幅典誥之書而不視?!?/span>
⒋ ?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。
引清 唐甄 《潛書·去名》:“漢 人之作,文之末也,而況后之瑣瑣方幅者乎?”
清 沉德潛 《說詩晬語》卷下:“四靈諸公之體,方幅狹隘,令人一覽易盡,亦為不善變矣?!?/span>
⒌ ?猶法度;規(guī)矩。
引宋 葉適 《丁少詹墓志銘》:“﹝ 少詹 ﹞縱筆所就,詞雄意確,論事深眇,皆有方幅?!?/span>
⒍ ?指幅員;疆域。
引章炳麟 《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(jì)念會書》:“以吾 支那 方幅之廣,生齒之繁,文教之盛,曾不不逮是偏國寡民乎?”
⒎ ?六朝時方言。公然;正當(dāng)。
引《世說新語·巧藝》“支公 以圍棊為手談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 晉 裴啟 《語林》:“王 以圍棊為手談,故其在哀制中,祥后客來,方幅會戲?!?br />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賢媛》:“李氏 在世,得方幅齒遇?!?br />余嘉錫 箋疏:“六朝 人謂凡事之出于光明顯著者為方幅。此言‘方幅齒遇’,猶言正當(dāng)禮遇之也?!?br />《宋書·吳喜傳》:“且欲防微杜漸,憂在未萌,不欲方幅露其罪惡,明當(dāng)嚴(yán)詔切之,令自為其所?!?br />《南史·梁豫章王綜傳》:“方幅出行,垂帷於輿。每云惡人識其面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方幅[ fāng fú ]
⒈ ?規(guī)矩法度。
引《北史·卷七六·樊子蓋傳》:「今以二孫委公與衛(wèi)文升耳,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(xí)之?!?/span>
⒉ ?公然。
引《宋書·卷八三·吳喜傳》:「不欲方幅露其罪惡,明當(dāng)嚴(yán)詔切之,全自為其所?!?/span>
方幅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幅 | fú | 巾 | 12畫 | 基本字義 幅 fú(ㄈㄨˊ) ⒈ ?布的寬度:幅面。雙幅。寬幅。 ⒉ ?泛指事物的寬度:幅度。幅員(“幅”是寬度,“員”是周圍。指疆域或領(lǐng)土的面積。如“我國幅幅廣大”)。振幅。篇幅。 ⒊ ?邊緣:邊幅。 ⒋ ?量詞,用于布帛、圖畫等:一幅畫。五幅布。 異體字 ? 畐 ? 漢英互譯 breadth 造字法 形聲:從巾、聲 English piece, strip, breadth of, hem |
方 | fāng | 方 | 4畫 | 基本字義 方 fāng(ㄈㄤ) ⒈ ?四個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方形的立體;正方形.長方形 ⒉ ?數(shù)學(xué)上指某數(shù)自乘的積:方根。平方。開方。 ⒊ ?人的品行端正:方正。方直。 ⒋ ?一邊或一面:方向。方面。 ⒌ ?地區(qū),地域:地方。方志。方言。方物。方圓。方隅(邊疆)。方輿(指領(lǐng)域,亦指大地)。 ⒍ ?辦法,做法,技巧:方式。方法。教導(dǎo)有方。貽笑大方。 ⒎ ?種,類:變幻無方。儀態(tài)萬方。 ⒏ ?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 |
方幅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方幅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