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伎
- 拼音shéng jì
- 注音ㄕㄥˊ ㄐ一ˋ
- 繁體繩伎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繩伎[ shéng jì ]
⒈ ?亦作“繩技”。亦作“繩妓”。
⒉ ?雜技之一種。俗稱走索。
⒊ ?指繩技藝人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繩技”。亦作“繩妓”。
⒉ ?雜技之一種。俗稱走索。
引《新唐書·回鶻傳下·黠戛斯》:“戲有弄駝、師子、馬伎、繩伎?!?br />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繩妓》:“玄宗 開元 二十四年八月五日,御樓設繩妓。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,埋鹿盧以繫之,鹿盧內(nèi)數(shù)丈立柱以起,繩之直如絃,然后妓女以繩端躡足而上,往來倏忽之間,望之如仙,有中路相遇側身而過者,有著屐而行之,從容俯仰者……曾無蹉跌,皆應嚴鼓之節(jié),真奇觀也?!?/span>
⒊ ?指繩技藝人。
引《明史·流賊傳·李自成》:“會繩伎 紅娘子 反,擄 信,強委身焉?!?br />清 吳熾昌 《客窗閑話·難女》:“昔聞 獻縣 來一繩技,有姿色?!?/span>
國語辭典
繩伎[ shéng jì ]
⒈ ?一種雜技。由草原上牧人的套馬技術和民間的跳繩游戲綜合發(fā)展而成。
繩伎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繩 | shéng | 纟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繩(繩) shéng(ㄕㄥˊ) ⒈ ?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:繩子。繩索。纜繩。繩梯。繩操。繩伎(a.雜技中的走繩;b.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)。繩鋸木斷(喻力量雖小,只要堅持不懈,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)。 ⒉ ?木工用的墨線,引申為標準、法則,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準去衡量、糾正:繩墨。準繩。繩正。繩之以法。 ⒊ ?繼續(xù):“繩其祖武”(繼承祖先)。 ⒋ ?贊譽:“繩息媯以語楚子”(“息媯”,人名)。 |
伎 | jì qí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伎 jì(ㄐ一ˋ) ⒈ ?技巧,才能:伎癢(人擅長某種技藝,一遇機會,急欲表現(xiàn),好像皮膚發(fā)癢不能自忍,亦作“技癢”)。伎倆( liāng )。 ⒉ ?古代稱以歌舞為業(yè)的女子。 其他字義 伎 qí(ㄑ一ˊ) ⒈ ?〔伎伎〕奔走的樣子,如“鹿斯之奔,惟足伎伎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bility、skill、trick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支聲 English talent, skill, ability |
繩伎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繩伎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