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牲
- 拼音wǔ shēng
- 注音ㄨˇ ㄕㄥ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五牲[ wǔ shēng ]
⒈ ?古代用作祭品的五種動(dòng)物。即牛、羊、豕、犬、雞。指麋、鹿、麇、狼、兔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用作祭品的五種動(dòng)物。即牛、羊、豕、犬、雞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五牲不相為用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五牲:牛、羊、豕、犬、雞?!?br />《大戴禮記·曾子天圓》:“成五穀之名,序五牲之先后貴賤。”
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洛水》:“帝游 洛水 之上,見(jiàn)大魚(yú),殺五牲以醮之?!?/span>
⒉ ?指麋、鹿、麏、狼、兔。
引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為六畜、五牲、三犧,以奉五味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麋、鹿、麏、狼、兔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五牲[ wǔ shēng ]
⒈ ?五種可供祭祀的牲畜。一般指牛、羊、豕、犬、雞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「五牲不相為用」句下晉·杜預(yù)·注:「五牲,牛、羊、豕、犬、雞?!?/span>
五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五 | wǔ | 二 | 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五 wǔ(ㄨˇ) ⒈ ?數(shù)名,四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(xiě)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國(guó)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(quán)的時(shí)期)。五帝(中國(guó)傳說(shuō)中的五個(gè)帝王,通常指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嶺(指越城嶺,都龐嶺,萌渚嶺、騎田嶺、大庾嶺)。五岳(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 |
牲 | shēng | 牜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牲 shēng(ㄕㄥ) ⒈ ?家畜:牲口。牲靈。牲畜。 ⒉ ?古代特指供宴饗祭祀用的牛、羊、豬:三牲。獻(xiàn)牲。 漢英互譯 animal sacrifice、domestic animal 造字法 形聲:從牛、生聲 English sacrificial animal; animal |
五牲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五牲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