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亭
- 拼音qí tíng
- 注音ㄑ一ˊ ㄊ一ㄥ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旗亭[ qí tíng ]
⒈ ?市樓。古代觀察、指揮集市的處所,上立有旗,故稱。
⒉ ?酒樓。懸旗為酒招,故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市樓。古代觀察、指揮集市的處所,上立有旗,故稱。
引《史記·三代世表褚少孫論》:“臣為郎時(shí),與方士考功會(huì)旗亭下?!?br />《文選·張衡<西京賦>》:“旗亭五重,俯察百隧。”
薛綜 注:“旗亭,市樓也?!?br />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(yáng)伽藍(lán)記·龍華寺》:“里有土臺(tái),高三丈,上有二精舍。 趙逸 云:‘此臺(tái)是中朝旗亭也,上有二層樓,懸鼓擊之以罷市。’”
唐 王勃 《臨高臺(tái)》詩(shī):“旗亭百隊(duì)開新市,甲第千甍分戚里?!?br />唐 杜甫 《入衡州》詩(shī):“旗亭壯邑屋,烽櫓蟠城隍?!?/span>
⒉ ?酒樓。懸旗為酒招,故稱。
引唐 劉禹錫 《武陵觀火》詩(shī):“花縣與琴焦,旗亭無酒濡。”
宋 周邦彥 《瑣窗寒·寒食》詞:“旗亭喚酒,付與 高陽(yáng) 儔侶?!?br />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報(bào)應(yīng)·德報(bào)》:“其人得金后,為旗亭業(yè),居數(shù)年,頗獲利。”
郁達(dá)夫 《八月初三夜發(fā)東京口占別張楊二子》:“四壁旗亭爭(zhēng)賭酒,六街燈火遠(yuǎn)隨車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旗亭[ qí tíng ]
⒈ ?市樓,為古代指揮市集交易之地。
引《文選·張衡·西京賦》:「旗亭五重,俯察百隧?!?br />唐·白行簡(jiǎn)《李娃傳》:「至旗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,令生揀而市之,計(jì)費(fèi)百金,盡載以歸?!?/span>
⒉ ?酒樓。因其樓外懸旗,故稱為「旗亭」。
引明·孟稱舜《桃花人面·第一出》:「店舍無煙花滿樹,旗亭喚酒蚤涼時(shí)?!?br />《儒林外史·第一七回》:「良朋相遇,豈可分途?何不 到旗亭,小飲三杯?」
旗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亭 | tíng | 亠 | 9畫 | 基本字義 亭 tíng(ㄊ一ㄥˊ) ⒈ ?有頂無墻,供休息用的建筑物,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;涼亭。牡丹亭。 ⒉ ?建筑得比較簡(jiǎn)單的小房子:書亭。郵亭。崗?fù)ぁ?⒊ ?適中,均勻:亭勻。 ⒋ ?正,當(dāng):亭午(正午,中午)。 異體字 停 漢英互譯 booth、in the middle、kiosk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pavilion; erect |
旗 | qí | 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旗 qí(ㄑ一ˊ) ⒈ ?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(biāo)識(shí),多是長(zhǎng)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(hào)。旗艦。旗手。 ⒉ ?中國(guó)清代滿族的軍隊(duì)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⒊ ?中國(guó)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(dāng)于縣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flag、banner、standard 造字法 形聲:從方、其聲 English banner, flag, streamer |
旗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旗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