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檗
- 拼音huáng bò
- 注音ㄏㄨㄤˊ ㄅㄛˋ
- 繁體黃檗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黃檗[ huáng bò ]
⒈ ?俗作“黃柏”,落葉喬木。內(nèi)皮色黃性寒味苦,可入藥,亦可作染料。
例鮮支黃蘗。——明·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英bark of cork tree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黃柏”。亦作“黃蘗”。亦作“黃櫱”。
⒉ ?落葉喬木。樹皮淡灰色。羽狀復葉,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。開黃綠色小花。果實黑色。木材堅硬,可以制造槍托。莖可制黃色染料。樹皮中醫(yī)入藥,有清熱、解毒等作用。
引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一·子夜歌十》:“黃蘗鬱成林,當奈苦心多?!?br />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啞子謾嘗黃蘗味,難將苦口對人言。”
元 劉時中 《端正好·上高監(jiān)司》套曲“吃黃不老勝如熊掌” 王季思 等注:“‘不老’應(yīng)是一個字,而且要平聲;故‘黃不老’是‘黃檗’的音轉(zhuǎn)。這是一種落葉喬木,果實如黃豆,可食?!?br />《古今小說·閑云庵阮三償冤債》:“口含黃柏味,有苦自家知?!?/span>
⒊ ?唐 斷際禪師 希運 之別稱。
引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十:“保壽禪師 作《臨濟塔銘》云:‘師受 黃蘗 印可,尋抵 河北 鎮(zhèn)州城 東,臨 滹沱河 側(cè)小院住持,名 臨濟。’”
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祖師說法》:“雖神通變化,不是住頭,恐 黃蘗 砍吾雙足,苦行非圓頓之門,即德行孤高,尚難歇腳?!?/span>
⒋ ?寺名。一在 福建省 福清縣 西 黃檗山,唐 僧 希運 出家于此;一在 江西 百丈山,希運 得道于此。
黃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黃 | huáng | 黃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黃 huáng(ㄏㄨㄤˊ) ⒈ ?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顏色:黃色。黃昏。牛黃。黃澄澄。信口雌黃。 ⒉ ?特指中國黃河:黃災(zāi)。治黃。黃泛區(qū)。 ⒊ ?指“黃帝”(即“軒轅氏”,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(lǐng)):黃老(黃帝和老子)。炎黃子孫。 ⒋ ?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(xiàn):事情黃了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黃 漢英互譯 primary colors 造字法 象形:像蝗蟲形 English yellow; surname |
檗 | bò | 木 | 17畫 | 基本字義 檗 bò(ㄅㄛˋ) ⒈ ?〔黃檗〕落葉喬木,木材堅硬,莖可制黃色染料,樹皮入藥。簡稱“檗”。 異體字 檘 蘗 蘗 English tree |
黃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黃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