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理
- 拼音tōng lǐ
- 注音ㄊㄨㄥ ㄌ一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通理[ tōng lǐ ]
⒈ ?通曉事理。
⒉ ?共通的道理。
⒊ ?猶統(tǒng)理。
⒋ ?連通的紋理。
引證解釋
⒈ ?通曉事理。
引《易·坤》:“君子黃中通理。”
三國 魏 曹操 《議復(fù)肉刑令》:“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,使平斯事乎?”
《平妖傳》第五回:“你兒子忒不通理,做出恁般手腳。”
⒉ ?共通的道理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秦宓傳》:“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説,甚是通理?!?br />《南史·徐羨之傳》:“臣以為法律之外,尚弘通理,母之即刑,由子明法?!?br />宋 曾鞏 《正長各舉屬官誥》:“蓋上下之體相承,如此以周天下之務(wù),此古今之通理也?!?/span>
⒊ ?猶統(tǒng)理。
引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成帝紀(jì)四》:“臣聞天生蒸民,不能自治而立王者通理之?!?br />宋 王禹偁 《與馮伉書》:“今有 商於 之命,而親友間往往相唁,誠以閤下通理是郡也?!?/span>
⒋ ?連通的紋理。
引唐 白居易 《云居寺孤桐》詩:“直從萌芽拔,高自毫末始。四面無附枝,中心有通理。”
國語辭典
通理[ tōng lǐ ]
⒈ ?通達情理。
引《易經(jīng)·坤卦·文言曰》:「君子黃中通理,正位居體?!?br />《三國演義·第五四回》:「孔明變色曰:『子敬好不通理!』」
通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通 | tōng | 辶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通 tōng(ㄊㄨㄥ) ⒈ ?沒有阻礙,可以穿過,能夠達到:通風(fēng)。通天。通氣。通宵。通行。通過。通衢。貫通。四通八達。曲徑通幽。 ⒉ ?懂得,徹底明了:通曉。通徹。通今博古。通情達理。 ⒊ ?傳達:通令。通訊。通報。通告。通知。通緝。通諜。 ⒋ ?往來交接:通敵。通商。通郵。通融。通假( jiǎ )(漢字的通用和假借)。串通。溝通。 ⒌ ?普遍、全:通才(指知識廣博,具有多種才能的人)。通論。通體。通身。通讀。通常。通 |
理 | lǐ | 王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理 lǐ(ㄌ一ˇ) ⒈ ?物質(zhì)本身的紋路、層次,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條理。事理。 ⒉ ?事物的規(guī)律,是非得失的標(biāo)準(zhǔn),根據(jù)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論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氣壯。 ⒊ ?自然科學(xué),有時特指“物理學(xué)”:理科,數(shù)理化。理療。 ⒋ ?按事物本身的規(guī)律或依據(jù)一定的標(biāo)準(zhǔn)對事物進行加工、處置:理財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??偫?。 ⒌ ?對別人的言行作出反應(yīng):理睬。答理。 ⒍ ?古代指獄官、法官。 |
通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通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