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跡
- 拼音shì jì
- 注音ㄕˋ ㄐ一ˋ
- 繁體事蹟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事跡[ shì jì ]
⒈ ?過去做過的較重要的事情。
例英雄事跡。
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的事跡,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,是值得我們學(xué)習(xí)的。——《談骨氣》
英deed;
引證解釋
⒈ ?事情的跡象。
引《南史·何尚之傳》:“曄(范曄 )事跡未彰、便豫相黜斥,萬姓將謂卿等不能容才?!?/span>
⒉ ?同“事跡”。
引唐 李白 《金陵歌送別范宣》:“四十餘帝三百秋,功名事跡隨東流。”
清 劉獻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三:“其書略録一代事跡耳,未見歷朝實録?!?br />同“事跡”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徵圣》:“鄭伯 入 陳,以文辭為功; 宋 置折俎,以多文舉禮。此事蹟貴文之徵也?!?br />王闿運 《衡陽彭公行狀》:“其平生戰(zhàn)功事蹟,宣付國史館立傳。”
事情經(jīng)過的痕跡;過去所做的重要事情。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本原事跡,追首高明。”
宋 張齊賢 《洛陽縉紳舊聞記·梁太祖優(yōu)待文士》:“昔時之事跡誰見?今日之功名目覩。”
明 馬愈 《馬氏日抄·水火稱毒》:“時虧國憲謀危君上,事跡彰明者,幽於囹圄,無所刑戮,任其生死。”
丁玲 《母親》四:“敏芝 津津有味的傳述著她家里的許多事跡。”
國語辭典
事跡[ shì jī ]
⒈ ?事情發(fā)展經(jīng)過的遺跡。亦指人生的經(jīng)歷及所做的種種事情。宋·歐陽修〈五代史記一行傳敘〉:「然其事跡不著,而無可紀(jì)次?!挂沧鳌甘论E」、「事蹤」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四〇回》:「這是小弟半生事跡,專求老先生大筆,或作一篇文,或作幾首詩,以垂不朽。」
近奇跡 行狀
事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事 | shì | 亅 | 8畫 | 基本字義 事 shì(ㄕˋ) ⒈ ?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(xiàn)象和活動:事情。事件。事業(yè)。 ⒉ ?變故:事故(出于某種原因而發(fā)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傷等)。事端。 ⒊ ?職業(yè):謀事(指找職業(yè))。 ⒋ ?關(guān)系和責(zé)任:你走吧,沒你的事了。 ⒌ ?辦法:光著急也不是事兒,還得另找出路。 ⒍ ?做,治:不事生產(chǎn)。無所事事。 ⒎ ?服侍:事父母。 異體字 ? 亊 叓 剚 漢英互譯 accident、affair、be engaged in、business、job、matter、work、case、thing 造字法 形聲:從史 |
跡 | jì | 辶 | 9畫 | 基本字義 跡 jì(ㄐ一ˋ) ⒈ ?腳?。痕欅E。足跡。血跡。筆跡。 ⒉ ?物體遺留下的印痕:印跡。 ⒊ ?前人遺留下的事物:古跡。實跡。 ⒋ ?追尋蹤跡:“漢求將軍急,跡且至臣家”。 ⒌ ?據(jù)實跡考知:“跡漢功臣,亦皆割符世爵”。 異體字 蹟 跡 臠 ? ? 漢英互譯 mark、remains、ruins、trace、vestige 造字法 形聲:從辶、亦聲 English traces, impressions, footprints |
事跡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