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氣
- 拼音tǐ qì
- 注音ㄊ一ˇ ㄑ一ˋ
- 繁體體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體氣[ tǐ qì ]
⒈ ?指詩文的體制格調(diào)。
⒉ ?指稟性,氣質(zhì)。
⒊ ?指氣血或氣息。
⒋ ?指體質(zhì)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詩文的體制格調(diào)。
引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孔融 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,然不能持論,理不勝辭?!?br />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·古體上》:“擬《郊祀》,須得其體氣典奧處。”
⒉ ?指稟性,氣質(zhì)。
引《三國志·吳志·王蕃傳》:“蕃 體氣高亮,不能承顏順指?!?br />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“元禮 居八俊之上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 三國 吳 姚信 《士緯》:“陳仲舉 體氣高烈,有王臣之節(jié)?!?br />《北史·元子華傳》:“子思 以手捋鬚,顧謂 子華 曰:‘君惡體氣?!?/span>
⒊ ?指氣血或氣息。
引三國 魏 嵇康 《養(yǎng)生論》:“愛憎不棲於性,憂喜不留於情,泊然無感,而體氣和平?!?br />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二:“體氣甚急,狀若將死?!?/span>
⒋ ?指體質(zhì)。
引《資治通鑒·晉武帝泰始二年》:“帝曰:‘朕得奉瞻山陵,體氣自佳耳。’”
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松文清公》:“公身材僅中人,而體氣壯實(shí)?!?br />洪深 《香稻米》第一幕:“黃 妻:‘不過體氣是各人的不同。像新娘子這樣瘦弱,千萬做不得笨重生活的?!?/span>
國語辭典
體氣[ tǐ qì ]
⒈ ?人的品格。
引《三國志·卷六五·吳書·王蕃傳》:「蕃體氣高亮,不能承顏順指?!?/span>
⒉ ?作者的精神本體及其所表現(xiàn)的氣質(zhì)。通常指文章的格調(diào)而言。
引《文選·曹丕·典論論文》:「孔融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?!?/span>
⒊ ?體質(zhì)。
例如:「人的體氣不同,對氣候的適應(yīng)能力也有差異?!?/span>
體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體 | tǐ tī | 亻 | 7畫 | 基本字義 體(體) tǐ(ㄊ一ˇ) ⒈ ?人、動物的全身:身體。體重。體溫。體質(zhì)。體征(醫(yī)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(fā)現(xiàn)的異常變化)。體能。體貌。體魄(體格和精力)。體育。體無完膚。 ⒉ ?身體的一部分:四體。五體投地。 ⒊ ?事物的本身或全部:物體。主體。群體。 ⒋ ?物質(zhì)存在的狀態(tài)或形狀:固體。液體。體積。 ⒌ ?文章或書法的樣式、風(fēng)格:體裁(文學(xué)作品的表現(xiàn)形式,可分為詩歌,散文,小說,戲劇等)。文體(文章的體裁,如“騷體”、 |
氣 | qì | 氣 | 4畫 | 基本字義 氣(氣) qì(ㄑ一ˋ) ⒈ ?沒有一定的形狀、體積,能自由散布的物體:氣體。 ⒉ ?呼吸:沒氣了。氣厥。氣促。氣息。一氣呵成。 ⒊ ?自然界寒、曖、陰、晴等現(xiàn)象:氣候。氣溫。氣象。 ⒋ ?鼻子聞到的味:氣味。臭氣。 ⒌ ?人的精神狀態(tài):氣概。氣節(jié)。氣魄。氣派。氣餒。 ⒍ ?怒,或使人發(fā)怒:不要?dú)馕伊?。氣惱。氣盛?shèng )。忍氣吞聲。 ⒎ ?欺壓:受氣。 ⒏ ?中醫(yī)指能使人體器官發(fā)揮機(jī)能的動力:氣功。氣血。氣虛。 ⒐ ?中醫(yī) |
體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體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