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柳
- 拼音zhé liǔ
- 注音ㄓㄜˊ ㄌ一ㄡ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折柳[ zhé liǔ ]
⒈ ?漢朝長安,凡送客至灞橋,常折柳枝相贈。后用來代指送別。
例折柳贈相知。
⒉ ?古樂曲《折楊柳》,多為懷念之作。
例此夜曲中聞《折柳》,何人不起故園情。
引證解釋
⒈ ?折取柳枝。語出《三輔黃圖·橋》:“霸橋 在 長安 東,跨水作橋。
引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?!?br />后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送陸太?!吩姡骸靶轮哿?,舊侶乘籃送?!?br />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郊遇》:“暗憐衣帶,不勝折柳之懷。”
⒉ ?古樂曲名。 《折楊柳》曲的省稱。多用以惜別懷遠。參見“折楊柳”。
引《文苑英華》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《玄覽賦》:“已寤歌於《折柳》,復行吟而《採蓮》?!?br />唐 李白 《春夜洛城聞笛》詩:“此夜曲中聞《折柳》,何人不起故園情?!?br />唐 袁郊 《甘澤謠·許云封》:“《折柳》傳情,悲 玉關(guān) 之戍客?!?br />姚鵷鶵 《王建章挽詩》:“《陽關(guān)》《折柳》凄迷別,行卷題詩醉醒間?!?/span>
⒊ ?后因以“折柳”代指籬笆。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設(shè)備。
引《詩·齊風·東方未明》:“折柳樊圃,狂夫瞿瞿。”
毛 傳:“柳,柔脆之木;樊,藩也。折柳以為藩,無益於禁矣?!?br />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譏惑》:“大 楚 帶甲百萬,而有振槁之脆;強 秦 殽 函 襲嶮,而無折柳之固?!?/span>
國語辭典
折柳[ zhé liǔ ]
⒈ ?長安(今陜西省西安市)?東有座灞橋,古人餞送友朋至此,常折柳贈別,以表達依依之情。見《三輔黃圖·卷六·橋》。后用以借指送別或餞行。
引明·葉憲祖《易水寒·第三折》:「謾向燕河還折柳。死別共生離,一旦休!」
近別離 分別 分袂
⒉ ?樂曲名。屬橫吹曲。傳說漢朝張騫從西域傳入德摩訶兜勒曲,李延年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而成,為軍樂。魏晉時古辭亡佚。南朝梁、陳以后多用為傷春懷別,思念遠人之辭。曲調(diào)憂傷悲涼。
折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折 | zhē zhé shé | 扌 | 7畫 | 基本字義 折 zhē(ㄓㄜ) ⒈ ?翻轉(zhuǎn),倒騰:折騰。折跟頭。折個兒。 其他字義 折 zhé(ㄓㄜˊ) ⒈ ?斷,弄斷:折斷。折桂(喻科舉及第)。折戟沉沙(形容慘重的失?。?⒉ ?幼年死亡:夭折。 ⒊ ?彎轉(zhuǎn),屈曲:曲折。轉(zhuǎn)折。周折。折中(對不同意見采取調(diào)和態(tài)度。亦作“折衷”)。 ⒋ ?返轉(zhuǎn),回轉(zhuǎn):折返。 ⒌ ?損失:損兵折將。 ⒍ ?挫辱:折磨。挫折。百折不撓。 ⒎ ?減少:折壽(減少壽命)。折扣。 ⒏ ?抵作,對換,以此代彼:折合。折價 |
柳 | liǔ | 木 | 9畫 | 基本字義 柳 liǔ(ㄌ一ㄡˇ) ⒈ ?落葉喬木或灌木,枝柔韌,葉狹長,春天開黃綠色花,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,成熟后隨風飛散,種類很多,有“垂柳”、“河柳”、“杞柳”等:柳條。柳絮。柳暗花明。 ⒉ ?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栁 桺 橮 桞 漢英互譯 willow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willow tree; pleasure |
折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