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指
- 拼音zhí zhǐ
- 注音ㄓˊ ㄓ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直指[ zhí zhǐ ]
⒈ ?筆直指向;直趨。
⒉ ?直言指出,無所回避。
⒊ ?漢武帝時(shí)朝廷設(shè)置的專管巡視、處理各地政事的官員。也稱“直指使者”,因出巡時(shí)穿著繡衣,故又稱“繡衣直指”,或稱“直指繡衣使者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筆直指向;直趨。
引《周禮·考工記·輪人》:“輻也者,以為直指也?!?br />賈公彥 疏:“入轂入牙,并須直指,不邪曲也?!?br />《后漢書·朱儁傳》:“故相率厲,簡(jiǎn)選精悍,堪能深入,直指 咸陽?!?br />《隋書·趙煚傳》:“請(qǐng)從 河北,直指 太原,傾其巢穴,可一擧以定?!?br />清 百一居士 《壺天錄》卷下:“布帆一片,直指 河間。”
毛澤東 《如夢(mèng)令·元旦》詞:“今日向何方,直指 武夷山 下?!?/span>
⒉ ?直言指出,無所回避。
引《荀子·不茍》:“正義直指,擧人之過,非毀疵也?!?br />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直指是非,以飾其身?!?br />王先慎 集解:“直指,言無所迴避也?!?br />郭沫若 《天地玄黃·屈原不會(huì)是弄臣》:“他眉清目秀,無疑還齒白唇紅。但有這樣生理上的優(yōu)點(diǎn),我們不好便直指他為天生的弄臣?!?/span>
⒊ ?漢 武帝 時(shí)朝廷設(shè)置的專管巡視、處理各地政事的官員。也稱“直指使者”,因出巡時(shí)穿著繡衣,故又稱“繡衣直指”,或稱“直指繡衣使者”。
引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武帝紀(jì)六》:“民力屈,財(cái)貨竭,因之以兇年,羣盜并起,道路不通,直指之使始出,衣繡衣,持斧鉞,斬?cái)嘤诳?guó),然后勝之?!?br />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二:“直指平米價(jià),民大譁,擁門不得解,丞一言而定?!?br />章炳麟 《訄書·商鞅》:“繇 弘、湯、仲舒 之法,終于盜賊滿山,直指四出,上下相蒙,以空文為治,何其與 鞅 反也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直指[ zhí zhǐ ]
⒈ ?直言陳述,不加隱諱。
引《荀子·不茍》:「正義直指,舉人之過,非毀疪也。」
《韓非子·說難》:「直指是非,以飾其身。」
⒉ ?疾速的直接往前行。
引《文選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:「率乎直指,晻乎反鄉(xiāng)。」
《文選·陳琳·檄吳將校部曲文》:「樓船橫海之師,直指吳會(huì)。」
⒊ ?職官名。漢武帝時(shí)置,為奉派出巡或至各地處理政事的官員。
德語direkt zeigen (V)?
直指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指 | zhǐ | 扌 | 9畫 | 基本字義 指 zhǐ(ㄓˇ) ⒈ ?手伸出的支體(腳趾亦作“腳指”):手指。巨指(大拇指)。指甲。指紋。指印。屈指可數(shù)。 ⒉ ?量詞,一個(gè)手指的寬度:下了三指雨。 ⒊ ?(手指或物體尖端)對(duì)著,向著:指著。指畫。指南針。指手畫腳。 ⒋ ?點(diǎn)明,告知:指導(dǎo)。指引。指正。指責(zé)。指控(指名控告)。指摘。指揮。指日可待。 ⒌ ?直立,豎起:令人發(fā)( fà )指(形容極為憤怒)。 ⒍ ?意向針對(duì):指標(biāo)。指定。 ⒎ ?古同“旨”,意義,目的。 異 |
直 | zhí | 目 | 8畫 | 基本字義 直 zhí(ㄓˊ) ⒈ ?不彎曲:直線。直角。直徑。直立。直截了當(dāng)。直覺( jué )。直觀。 ⒉ ?把彎曲的伸開:直起腰來。 ⒊ ?公正合理:是非曲直。理直氣壯。耿直。正直。 ⒋ ?爽快,坦率:直爽。直率( shuài )。直諫。直誠(chéng)。直言不諱。 ⒌ ?一個(gè)勁兒地,連續(xù)不斷:一直走。直哭。 ⒍ ?豎,與“橫”相對(duì):不要橫著寫,要直著寫。 ⒎ ?漢字筆形之一,自上至下。 ⒏ ?姓。 異體字 值 漢英互譯 frank、just、straight、vertical 相關(guān)字詞 曲、彎 |
直指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直指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