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伎
- 拼音shēng jì
- 注音ㄕㄥ ㄐ一ˋ
- 繁體聲伎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聲伎[ shēng jì ]
⒈ ?亦作“聲妓”。舊時(shí)宮廷及貴族家中的歌姬舞女。
⒉ ?亦作“聲技”。指歌舞等技藝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聲妓”。舊時(shí)宮廷及貴族家中的歌姬舞女。
引晉 袁宏 《后漢紀(jì)·順帝紀(jì)上》:“融 外戚家,雖好儒術(shù),而服飾甚麗。坐絳紗帳,侍婢數(shù)十,聲妓不乏於前。”
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下·陳夫人》:“陳夫人 者,家本 魏郡,少以聲伎入 孝王 宮,得幸,生 質(zhì)帝?!?br />《新唐書·高宗三女傳》:“天下珍滋譎怪充于家,供帳聲伎,與天子等?!?br />宋 蘇軾 《韓魏公醉白堂記》:“府有餘帛,廩有餘粟,而家有聲妓之奉?!?br />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聽稗》:“兄還不知 阮鬍子 漏網(wǎng)餘生,不肯退藏,還在這里蓄養(yǎng)聲伎,結(jié)納朝紳?!?/span>
⒉ ?亦作“聲技”。指歌舞等技藝。
引《南史·張欣泰傳》:“欣泰 負(fù)弩射雉,恣情閑放,聲伎雜藝,頗多開解。”
宋 蘇軾 《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(qǐng)舉樂不允批答》:“吾之本性,以清凈寂寞為樂,雖在平日,無游觀聲技之念。”
《金史·趙興詳傳》:“近臣獻(xiàn)琵琶, 世宗 卻之,謂 興詳 曰:朕憂勞天下,未嘗以聲伎為心?!?/span>
聲伎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聲 | shēng | 士 | 7畫 | 基本字義 聲(聲) shēng(ㄕㄥ) ⒈ ?物體振動(dòng)時(shí)所產(chǎn)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:聲音。聲帶。 ⒉ ?消息,音訊:聲息。不通聲氣。 ⒊ ?說出來讓人知道,揚(yáng)言,宣稱:聲明。聲辯(公開辯白)。聲淚俱下。聲嘶力竭。 ⒋ ?名譽(yù):名聲。 ⒌ ?音樂歌舞:聲伎(女樂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聲色。 異體字 磬 聲 漢英互譯 make a sound、reputation、sound、tone、voice 造字法 形聲:從耳、聲殳聲 English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 |
伎 | jì qí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伎 jì(ㄐ一ˋ) ⒈ ?技巧,才能:伎癢(人擅長(zhǎng)某種技藝,一遇機(jī)會(huì),急欲表現(xiàn),好像皮膚發(fā)癢不能自忍,亦作“技癢”)。伎倆( liāng )。 ⒉ ?古代稱以歌舞為業(yè)的女子。 其他字義 伎 qí(ㄑ一ˊ) ⒈ ?〔伎伎〕奔走的樣子,如“鹿斯之奔,惟足伎伎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bility、skill、trick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支聲 English talent, skill, ability |
聲伎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聲伎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