苻蘺
- 拼音fú lí
- 注音ㄈㄨˊ ㄌ一ˊ
- 繁體苻蘺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苻蘺[ fú lí ]
⒈ ?蒲草名。莖可編席。
⒉ ?白芷之別名。
引證解釋
⒈ ?蒲草名。莖可編席。
引《爾雅·釋草》:“莞,苻蘺,其上蒚?!?br />郭璞 注:“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;蒚謂其頭臺首也。今 江 東謂之苻蘺。西方亦名蒲。中莖為蒚,用之為席?!?br />《詩·小雅·斯干》“下莞上簟,乃安斯寢” 孔穎達(dá) 疏引《本草》曰:“白蒲一名苻蘺, 楚 謂之莞蒲?!?/span>
⒉ ?白芷之別名。
苻蘺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蘺 | lí | 艸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蘺(蘺) lí(ㄌ一ˊ) ⒈ ?〔江蘺〕a.紅藻的一種,生長在海灣淺水中,可用來制造瓊脂;b.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。 異體字 蘺 English gracilaria verrucosa |
苻 | fú | 艸 | 8畫 | 基本字義 苻 fú(ㄈㄨˊ) ⒈ ?同“莩1”。 ⒉ ?姓。 異體字 符 English kind of herb; type of grass |
苻蘺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苻蘺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