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帙
- 拼音bù zhì
- 注音ㄅㄨˋ ㄓ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部帙[ bù zhì ]
⒈ ?書籍的部次卷帙。
⒉ ?篇幅;卷冊。
⒊ ?指書籍。
引證解釋
⒈ ?書籍的部次卷帙。
引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治家》:“或有狼籍幾案,分散部帙,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污,風雨蟲鼠之所毀傷,實為累德?!?br />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自敘》:“其所讀書,多因假賃。雖部帙殘缺,篇第有遺,至於敘事之紀綱,立言之梗概,亦粗知之矣。”
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隨筆·讀史》:“其初各自為部帙,至 北宋 始合為一編?!?/span>
⒉ ?篇幅;卷冊。
引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斷限》:“為史之體,有若於斯,茍濫引它事,豐其部帙,以此稱博,異乎吾黨所聞。”
《舊唐書·經(jīng)籍志后序》:“后漢 蘭臺、石室、東觀、南宮 諸儒撰集,部帙漸增?!?br />清 黃宗羲 《明夷待訪錄·取士下》:“若無所發(fā)明,纂集舊書,且是非謬亂者,如今日 趙宧光 《説文長箋》、 劉振 《識大編》之類,部帙雖繁,卻其書而遣之?!?/span>
⒊ ?指書籍。
引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雜藝》:“晉 宋 以來,多能書者。故其時俗,遞相染尚,所有部帙,楷正可觀?!?/span>
國語辭典
部帙[ bù zhì ]
⒈ ?書籍。
引《北史·卷七二·牛弘傳》:「今御出單本,合一萬五千余卷,部帙之間,仍有殘缺。比梁之舊目,止有其半?!?/span>
部帙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帙 | zhì | 巾 | 8畫 | 基本字義 帙 zhì(ㄓˋ) ⒈ ?書、畫的封套,用布帛制成。 ⒉ ?整理書籍:“書亂誰能帙,杯干自可添”。 ⒊ ?量詞,用于裝套的線裝書。 異體字 袟 袠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book cover; satchel or bag |
部 | bù | 阝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部 bù(ㄅㄨˋ) ⒈ ?全體中的一份:部分(“分”讀輕聲)。外部。腹部。局部。全部。部件。部位(位置)。 ⒉ ?機關企業(yè)按業(yè)務范圍分設的單位:外交部。編輯部。部隊(軍隊)。 ⒊ ?具有統(tǒng)屬關系:所部五十人。部下。部將。部屬。部首。部落( luò )。 ⒋ ?安置安排:部署。 ⒌ ?量詞:一部小說。三部汽車。 異體字 郶 漢英互譯 part、board、ministry、office 造字法 形聲:右形左聲 English part, division, section |
部帙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部帙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