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茅
- 拼音bái máo
- 注音ㄅㄞˊ ㄇㄠ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白茅[ bái máo ]
⒈ ?亦作“白茆”。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,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,故名。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,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。茶名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白茆”。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,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,故名。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,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。
引《易·大過》:“初六,藉用白茅,無咎?!?br />孔穎達 疏:“潔白之茅。”
《詩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?!?br />高亨 注:“白茅,一種草,潔白柔滑,古人常用它包裹肉類?!?br />漢 潘勗 《冊魏公九錫文》:“錫君玄土,苴以白茅。”
唐 岑參 《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》詩:“長風吹白茆,野火燒枯桑。”
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草二·白茅》:“茅有白茅、菅茅、黃茅、香茅、芭茅數種,葉皆相似。白茅短小,三四月開白花成穗,結細實,其根甚長,白軟如筋而有節(jié),味甘,俗呼絲茅,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?!?/span>
⒉ ?茶名。
引宋 楊伯嵒 《臆乘·茶名》:“茶之所產,六經載之詳矣。獨異美之名未備…… 北苑 曰葉布絶品, 豫章 曰白露,曰白茅?!?/span>
國語辭典
白茅[ bái máo ]
⒈ ?植物名。禾本科白茅屬,宿根草本。高一、二尺,葉叢生,有平行脈,葉鞘無毛。葉生之前,莖頂密生白色毛穗,圓錐花序。其根味甜,可入藥。
英語cogon grass (Imperata cylindrica)?, used as thatching material in China and Indonesia
白茅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茅 | máo | 艸 | 8畫 | 基本字義 茅 máo(ㄇㄠˊ) ⒈ ?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開花,后生葉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莖可食,亦可入藥。葉可編蓑衣(亦稱“白茅”):茅草。茅廬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矛聲 English reeds, rushes, grass; surname |
白 | bái | 白 | 5畫 | 基本字義 白 bái(ㄅㄞˊ) ⒈ ?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顏色:白色。白米。 ⒉ ?明亮:白晝。白日做夢。 ⒊ ?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 ⒋ ?純潔:一生清白。白璧無瑕。 ⒌ ?空的,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 ⒍ ?沒有成就的,沒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說。 ⒎ ?沒有付出代價的:白吃白喝。 ⒏ ?陳述:自白。道白(亦稱“說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 ⒐ ?與文言相對:白話文。 ⒑ ?告語:告白(對公眾的通知)。 ⒒ ?喪事:紅白喜事(婚事和喪事)。 |
白茅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白茅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