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時
- 拼音yǐ shí
- 注音一ˇ ㄕˊ
- 繁體以時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以時[ yǐ shí ]
⒈ ?按一定的時間。
⒉ ?及時,即時。
引證解釋
⒈ ?按一定的時間。
引《管子·幼官》:“藪澤以時禁發(fā)之?!?br />尹知章 注:“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獺祭魚,然后修澤梁也。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?!?br />《史記·孝文本紀》:“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,各守其地,以時入貢,民不勞苦,上下驩欣。”
⒉ ?及時,即時。
引《漢書·匡衡傳》:“衡、譚(甄譚 )居大臣位,知 顯(石顯 )等專權勢,作威福,為海內患害,不以時白奏行罰,而阿諛曲從,附下罔上,無大臣輔政之義。”
唐 元稹 《招討鎮(zhèn)州制》:“如 王廷湊 遂迷不寤,諸道宜便進軍,以時翦滅?!?br />宋 曾鞏 《本朝政要策·義倉》:“宋 興, 乾德 之初,天子哀歲不登,而倉吏不以時出與民,於是著發(fā)粟之制,使不待詔令。”
國語辭典
以時[ yǐ shí ]
⒈ ?合于時令、時機,不失其時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。」
《文選·張衡·東京賦》:「取之以道,用之以時?!?/span>
以時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以 | yǐ | 人 | 4畫 | 基本字義 以 yǐ(一ˇ) ⒈ ?用,拿,把,將:以一當十。以苦為樂。以身作則。以鄰為壑。以訛傳訛。以往鑒來。 ⒉ ?依然,順,按照:以時啟閉。物以類聚。 ⒊ ?因為:以人廢言。勿以善小而不為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 ⒋ ?在,于(指時日):“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,年四十七”。 ⒌ ?目的在于:以待時機。以儆效尤。 ⒍ ?文言連詞,與“而”用法相同:夢寐以求。 ⒎ ?用在方位詞前,表明時間、方位、方向或數量的界限:以前。 |
時 | shí | 日 | 7畫 | 基本字義 時(時) shí(ㄕˊ) ⒈ ?一切事物不斷發(fā)展變化所經歷的過程:時間。時不我與。 ⒉ ?較長的時間:時代。古時。 ⒊ ?泛指一段時間:時光。時令。時分。 ⒋ ?現在的,當前的:當時。時下。時務。時宜。 ⒌ ?常常:時常。學而時習之。 ⒍ ?一年中的一季:時序。四時如春。 ⒎ ?舊時的記時單位,一晝夜十二分之一為一“時辰”,深夜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為“子時”,中午十一點至一點為“午時”。 ⒏ ?現在的記時單位,一晝夜的二十 |
以時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以時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