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祆
- 拼音hú xiān
- 注音ㄏㄨˊ ㄒ一ㄢ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胡祆[ hú xiān ]
⒈ ?唐時(shí)稱瑣羅亞斯德教(拜火教)信仰為胡祅,并在長(zhǎng)安等地建有胡祅祠。
引證解釋
⒈ ?唐 時(shí)稱瑣羅亞斯德教(拜火教)信仰為胡祅,并在 長(zhǎng)安 等地建有胡祅祠。 唐 韋述 《兩京新記》:“西南隅,胡祆祠。
引武德 四年所立?!?br />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三:“河南府 立德坊 及 南市西坊 皆有胡祆神廟?!?/span>
胡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祆 | xiān | 礻 | 8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祆 xiān(ㄒ一ㄢ) ⒈ ?〔祆教〕拜火教,波斯人瑣羅亞斯特所創(chuàng)立,崇拜火,今印度、伊朗還有信徒。 造字法 形聲:從礻、天聲 English Ormazda, god of the Zoroastrians; extended to god of the Manicheans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(guó)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(guó)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(lè)器)。 ⒊ ?亂,無(wú)道理:胡來(lái)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(yǔ)。 ⒋ ?文言疑問(wèn)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?chē)瓦B著鬢角長(zhǎng)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胡祆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胡祆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