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繩
- 拼音shéng shéng
- 注音ㄕㄥˊ ㄕㄥˊ
- 繁體繩繩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AA式
詞語解釋
繩繩[ shéng shéng ]
⒈ ?形容接連不斷。
例眾力繩繩可劈山。
英continuous;
⒉ ?小心謹(jǐn)慎。
例繩繩乎唯恐失仁義。
英cautious;
引證解釋
⒈ ?戒慎貌。
引《管子·宙合》:“故君子繩繩乎慎其所先。”
尹知章 注:“繩繩,戒慎也?!?br />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繩繩意變,備得其所?!?br />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:“《爾雅》曰:‘繩繩,戒也?!?br />北周 庾信 《周祀圜丘歌》之五:“思虔肅肅,致敬繩繩。”
宋 岳珂 《桯史·李敬子》:“敬子 既歸,躬鋤耰,其樂不改;治廟祀,裁古今,彝制為通行,家事繩繩有法度?!?/span>
⒉ ?眾多貌;綿綿不絕貌。
引《詩·周南·螽斯》:“螽斯羽,薨薨兮。宜爾子孫,繩繩兮?!?br />朱熹 集傳:“繩繩,不絶貌?!?br />《老子》:“繩繩兮不可名,復(fù)歸於無物?!?br />唐 李邕 《大唐贈(zèng)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》:“繩繩焉,熙熙焉,孔德之容,罔可測已?!?br />明 宋濂 《元故德清縣尹陳府君墓志銘》:“既至,偽帥延之上坐,府君為敷陳大義,何者為順,何者為逆,逆則罹禍,順得受福,繩繩千餘言,偽帥不覺屈膝,城遂來歸?!?br />清 鈕琇 《觚賸·粟兒》:“兒不自知,魄化心融,言未已,悄乎變?nèi)?,淚繩繩下?!?br />康有為 《強(qiáng)學(xué)會(huì)序》:“夫 中國 之在大地也,神圣繩繩,國最有名?!?/span>
國語辭典
繩繩[ shéng shéng ]
⒈ ?相續(xù)不絕的樣子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周南·螽斯》:「螽斯羽薨薨兮,宜爾子孫繩繩兮?!?/span>
⒉ ?戒慎謹(jǐn)敬。
引《漢書·卷二二·禮樂志》:「繩繩意變,備得其所?!?/span>
⒊ ?無涯際的樣子。
引《老子·第一四章》:「繩繩不可名,復(fù)歸于無物?!?/span>
⒋ ?正直的樣子。
引《鹖冠子·卷中·泰鴻》:「精微往來,傾傾繩繩?!?/span>
繩繩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繩 | shéng | 纟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繩(繩) shéng(ㄕㄥˊ) ⒈ ?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:繩子。繩索。纜繩。繩梯。繩操。繩伎(a.雜技中的走繩;b.舊時(shí)指走繩的女藝人)。繩鋸木斷(喻力量雖小,只要堅(jiān)持不懈,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)。 ⒉ ?木工用的墨線,引申為標(biāo)準(zhǔn)、法則,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(biāo)準(zhǔn)去衡量、糾正:繩墨。準(zhǔn)繩。繩正。繩之以法。 ⒊ ?繼續(xù):“繩其祖武”(繼承祖先)。 ⒋ ?贊譽(yù):“繩息媯以語楚子”(“息媯”,人名)。 |
繩繩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繩繩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