芋艿
- 拼音yù nǎi
- 注音ㄩˋ ㄋㄞˇ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芋艿[ yù nǎi ]
⒈ ?大的芋。
英taro; eddo;
⒉ ?這種植物的塊莖。
引證解釋
⒈ ?植物名。古代也稱蹲鴟。其葉片呈盾形綠色,葉柄肥大而長,可作豬飼料。地下塊莖呈球形或卵形,富含淀粉,可供食用。
⒉ ?指芋艿塊莖。
⒊ ?特指芋艿塊莖之大者。亦稱“芋母”、“芋奶”。與“芋子”相對。
引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芋母》:“國朝 施可齋 《閩襍記》云:‘ 閩 人稱芋大者曰芋母,小者為芋子?!徉l(xiāng)稱為芋艿,當為芋奶之誤,奶即嬭字,俗稱母為奶,芋奶亦猶母子之義。因芋字從草,并改奶作艿耳?!?/span>
芋艿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芋 | yù | 艸 | 6畫 | 基本字義 芋 yù(ㄩˋ) ⒈ ?多年生草本植物,作一年生栽植培。地下有肉質(zhì)的球莖,含淀粉很多,可供食用,亦可藥用。俗稱“芋奶”、“芋艿”、“芋頭”。 ⒉ ?指“馬鈴薯”:洋芋。 ⒊ ?指“甘薯”:山芋。 ⒋ ?指“荸薺”:烏芋。 異體字 芌 漢英互譯 dasheen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于聲 English taro |
艿 | nǎi | 艸 | 5畫 | 基本字義 艿 nǎi(ㄋㄞˇ) ⒈ ?〔芋艿〕見“芋”。 異體字 |
芋艿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芋艿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