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闕
- 拼音bǔ quē
- 注音ㄅㄨˇ ㄑㄩㄝ
- 繁體補闕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補闕[ bǔ quē ]
⒈ ?匡補君王的缺失。
⒉ ?引申為彌補缺漏。
⒊ ?官名。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,有左右之分。左補闕屬門下省,右補闕屬中書省,掌供奉諷諫。北宋時改為司諫。南宋及元明重又設置,均隨設隨罷。
引證解釋
⒈ ?匡補君王的缺失。
引《左傳·襄公元年》:“凡諸侯即位,小國朝之,大國聘焉,以繼好、結(jié)信、謀事、補闕,禮之大者也?!?br />杜預 注:“闕,猶過也?!?br />《后漢書·胡廣傳》:“達練事體,明解朝章。雖無謇直之風,屢有補闕之益?!?br />《明史·孫磐傳》:“請定建言者為四等:最上,不避患害,抗彈權(quán)貴者;其次,揚清激濁,能補闕拾遺?!?br />清 朱克敬 《瞑庵雜識》卷一:“且使外廷共見共聞,則懷忠抱義之士,於朝廷之得失,皆得以補闕拾遺,隨時論捄?!?/span>
⒉ ?引申為彌補缺漏。
引吳格 《<詩三家義集疏>點校說明》:“搜殘補闕,網(wǎng)羅遺佚,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備之三家《詩》讀本。”
⒊ ?官名。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,有左右之分。左補闕屬門下省,右補闕屬中書省,掌供奉諷諫。 北宋 時改為司諫。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設置,均隨設隨罷。
引《新唐書·儀衛(wèi)志》:“左補闕一人在左,右補闕一人在右?!?br />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官稱別名》:“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……監(jiān)察為合口椒,諫議為大坡、大諫,補闕(今司諫)為中諫,又曰補袞?!?/span>
國語辭典
補闕[ bǔ quē ]
⒈ ?填補缺漏,匡正錯失。
引《晉書·卷三六·張華傳》:「華遂盡忠匡輔,彌縫補闕,雖當暗主虐后之朝,而海內(nèi)晏然,華之功也。」
⒉ ?職官名。唐置,掌諫諷和舉薦。其中左補闕屬門下省,右補闕屬中書省。
補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闕 | quē què | 門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闕(闕) quē(ㄑㄩㄝ) ⒈ ?古代用作“缺”字。空缺:尚付闕闕。有懷疑的事情暫時不下斷語,留待查考:闕疑。 ⒉ ?過錯:闕失。 ⒊ ?姓。 其他字義 闕(闕) què(ㄑㄩㄝˋ) ⒈ ?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:宮闕。 ⒉ ?皇帝居處,借指朝廷:闕下?!按龔念^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”。 ⒊ ?京城,宮殿:“城闕輔三秦”。 ⒋ ?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:墓闕。 異體字 闕 造字法 形聲:外形內(nèi)聲 English watch tower; palace |
補 | bǔ | 衤 | 7畫 | 基本字義 補(補) bǔ(ㄅㄨˇ) ⒈ ?把殘破的東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:縫補。補葺。亡羊補牢。 ⒉ ?把缺少的東西充實起來或添上:彌補。補充。貼補。補習。滋補。 ⒊ ?益處:不無小補。于事無補。 異體字 補 ? 漢英互譯 fill、mend、patch、repair 相關(guān)字詞 挖、剜 造字法 形聲:從衤、卜聲 English mend, patch, fix, repair, restore |
補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補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