愆陽
- 拼音qiān yáng
- 注音ㄑ一ㄢ 一ㄤˊ
- 繁體愆陽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愆陽[ qiān yáng ]
⒈ ?亦作“愆旸”。
⒉ ?陽氣過盛。本謂冬天溫和,有悖節(jié)令。后亦指天旱或酷熱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愆暘”。陽氣過盛。本謂冬天溫和,有悖節(jié)令。后亦指天旱或酷熱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夫冰以風(fēng)壯,而以風(fēng)出,其藏之也周,其用之也徧,則冬無愆陽,夏無伏陰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愆,過也。謂冬溫。”
《逸周書·時訓(xùn)》:“草木不黃落,是為愆陽;蟄蟲不咸俯,民多流亡?!?br />唐 白居易 《祈皋亭神文》:“去秋愆陽,今夏少雨,實憂災(zāi)沴,重困 杭 人?!?br />前蜀 杜光庭 《神仙感遇傳·釋玄照》:“今愆暘經(jīng)時,國內(nèi)荒饉,可致甘澤,以救生靈。”
明 劉基 《次韻石末公閔雨》:“豈意愆陽為沴氣,忽過炎夏到秋風(fēng)?!?/span>
國語辭典
愆陽[ qiān yáng ]
⒈ ?陽氣過盛。指冬天過度酷熱干旱,是天候失常的現(xiàn)象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「冬無愆陽,夏無伏陰,春無凄風(fēng),秋無苦雨?!?br />唐·白居易〈祝皋亭神文〉:「去秋愆陽,今夏少雨。」
愆陽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陽 | yáng | 阝 | 6畫 | 基本字義 陽(陽) yáng(一ㄤˊ) ⒈ ?明亮。 ⒉ ?中國古代哲學(xué)認(rèn)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(zhì)的兩大對立面之一,與“陰”相對:一陰一陽謂之道。陰陽二氣。圖形:?(U+268A)。 ⒊ ?指“太陽”:陽光。陽面。陽歷。向陽。夕陽。 ⒋ ?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(多用于地名):衡陽(在中國湖南省衡山之南)。洛陽(在中國河南省洛河之北)。 ⒌ ?溫暖:陽春。 ⒍ ?外露的,明顯的:陽溝。陽奉陰違。 ⒎ ?凸出的:陽文圖章。 ⒏ ?關(guān)于活人的:陽間(人世間 |
愆 | qiān | 心 | 13畫 | 基本字義 愆 qiān(ㄑ一ㄢ) ⒈ ?罪過,過失:愆忒。愆尤。罪愆。 ⒉ ?耽誤:愆期。愆滯。 ⒊ ?過:愆伏(天氣冷暖失調(diào),多指大旱或酷暑,有變化無常的意思)。 異體字 ? ? 諐 漢英互譯 fault 造字法 形聲:從心、衍聲 English a fault, mistake, error, transgression |
愆陽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愆陽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