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塞
- 拼音hú sāi
- 注音ㄏㄨˊ ㄙㄞ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塞[ hú sāi ]
⒈ ?塞外的胡國。亦泛指西方和北方邊地。
引證解釋
⒈ ?塞外的胡國。亦泛指西方和北方邊地。
引唐 李白 《送程劉二侍御兼獨(dú)孤判官赴安西幕府》詩:“胡塞塵清計(jì)日歸, 漢 家草緑遙相待?!?br />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雜說下》:“如 謝承 《漢書》,偏黨 吳 越 ; 魏收 《代史》,盛夸胡塞,復(fù)焉足怪哉!”
胡塞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塞 | sāi sài sè | 土 | 13畫 | 基本字義 塞 sāi(ㄙㄞ) ⒈ ?堵,填滿空隙:堵塞漏洞。塞尺。塞規(guī)。 ⒉ ?堵住器物口的東西:活塞。塞子。 其他字義 塞 sài(ㄙㄞˋ) ⒈ ?邊界上險(xiǎn)要地方:要塞。關(guān)塞。塞外。邊塞。塞翁失馬。 其他字義 塞 sè(ㄙㄜˋ) ⒈ ?義同(一),用于若干書面語詞:閉塞。阻塞。搪塞。塞責(zé)。頓開茅塞。 異體字 ? ? 揌 簺 賽 漢英互譯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、fill in、stopper、stuff、tuck 造字法 會意兼形聲:從土、寒省聲 English stop up, block, seal, cork; pass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胡塞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塞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