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識
- 拼音bá shí
- 注音ㄅㄚˊ ㄕˊ
- 繁體跋識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跋識[ bá shí ]
⒈ ?跋文、印記、題署之類。
引證解釋
⒈ ?跋文、印記、題署之類。
引柴萼 《梵天廬叢錄·萬承風(fēng)小照》:“上有 清世宗 御題詩及跋識甚伙。”
跋識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識 | shí zhì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識(識) shí(ㄕˊ) ⒈ ?知道,認(rèn)得,能辨別:識辨。識破。識相( xiàng )。識途老馬。 ⒉ ?所知道的道理:知識。常識。 ⒊ ?辨別是非的能力:見識。遠(yuǎn)見卓識。 其他字義 識(識) zhì(ㄓˋ) ⒈ ?記住:博聞強(qiáng)識。 ⒉ ?標(biāo)志,記號。 異體字 識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聲 |
跋 | bá | 足 | 12畫 | 基本字義 跋 bá(ㄅㄚˊ) ⒈ ?翻山越嶺:跋涉。 ⒉ ?踩,踐踏:跋前躓后(喻進(jìn)退兩難)。 ⒊ ?文章或書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說明寫作經(jīng)過、資料來源等與成書有關(guān)的情況:跋文。跋語。序跋。 異體字 ? 犮 ? 漢英互譯 cross mountains、postcript 造字法 形聲:從足、犮聲 English go by foot; epilogue, colophon |
跋識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跋識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