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駁
- 拼音liù bó
- 注音ㄌ一ㄡˋ ㄅㄛˊ
- 繁體六駮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駁[ liù bó ]
⒈ ?獸名。亦省稱“駁”。
⒉ ?樹木名。即梓榆。
引證解釋
⒈ ?獸名。亦省稱“駮”。
引《爾雅·釋畜》:“駮,如馬,倨牙,食虎豹?!?br />晉 左思 《吳都賦》:“驀六駮,追飛生。”
《北齊書·循吏傳·張華原》:“先是州境數(shù)有猛獸為暴,自 華原 臨州,忽有六駮食之,咸以化感所致。”
⒉ ?樹木名。即梓榆。皆以木名相配,當(dāng)以 陸 疏為長。
引《詩·秦風(fēng)·晨風(fēng)》:“山有苞櫟,隰有六駮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引 陸璣 疏:“駮馬,梓榆也。其樹皮青白駮犖,遙視似駮馬,故謂之駮馬?!?br />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草木》:“六駮,山中有木,葉似豫章,皮多癬駁?!?br />按,《晨風(fēng)》之“六駮” 毛 傳以為獸名,但其下章云:“山有苞棣,隰有樹檖。”
六駁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(xì)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駁 | bó | 馬 | 7畫 | 基本字義 駁(駁) bó(ㄅㄛˊ) ⒈ ?說出自己的理由來,否定旁人的意見:批駁。駁斥。駁倒( dǎo )。反駁。駁論。駁議。 ⒉ ?顏色不純夾雜著別的顏色:斑駁。駁雜。 ⒊ ?大批貨物用船分載轉(zhuǎn)運(yùn):駁運(yùn)。駁船(轉(zhuǎn)運(yùn)用的小船。亦作“撥船”)。 異體字 駁 漢英互譯 refute、argue、barge、lighter 造字法 會意:從馬、從爻 English varicolored, variegated; mixed |
六駁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駁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