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仗
- 拼音qí zhàng
- 注音ㄑ一ˊ ㄓㄤ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旗仗[ qí zhàng ]
⒈ ?亦作“旗杖”。
⒉ ?儀仗隊(duì)用的旗幟、傘、扇等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旗杖”。儀仗隊(duì)用的旗幟、傘、扇等。
引《太平廣記》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《博異志·白幽求》:“俄而有數(shù)十人,皆龍頭鱗身,執(zhí)旗杖引 幽求 入。”
《宋史·符彥卿傳》:“契丹 大敗,其主乘橐駝以遁,獲其器甲、旗仗數(shù)萬以歸?!?br />《清史稿·禮志十》:“行日,工部給旗仗,兵部給乘傳。”
旗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仗 | zhàng | 亻 | 5畫 | 基本字義 仗 zhàng(ㄓㄤˋ) ⒈ ?兵器:儀仗。明火執(zhí)仗。 ⒉ ?拿著兵器:仗劍。 ⒊ ?戰(zhàn)爭(zhēng):打仗。勝仗。 ⒋ ?憑借,依靠:倚仗。仰仗。仗恃。仗義執(zhí)言(為了正義說公道話)。 漢英互譯 battle、depend on、hold、rely on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丈聲 English rely upon; protector; fight; war, weaponry |
旗 | qí | 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旗 qí(ㄑ一ˊ) ⒈ ?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(biāo)識(shí),多是長(zhǎng)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(hào)。旗艦。旗手。 ⒉ ?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(duì)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⒊ ?中國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(dāng)于縣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flag、banner、standard 造字法 形聲:從方、其聲 English banner, flag, streamer |
旗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旗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