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符
- 拼音chì fú
- 注音ㄔˋ ㄈㄨ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赤符[ chì fú ]
⒈ ?“赤伏符”的簡稱。
⒉ ?漢朝的符命。漢為火德,火色赤,故稱。
⒊ ?舊指驅(qū)邪的符箓,因用朱砂書寫,故稱。
⒋ ?赤石脂的別名。見明李時(shí)珍《本草綱目·石一·五色石脂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“赤伏符”的簡稱。參見“赤伏符”。
引唐 劉希夷 《謁漢世祖廟》詩:“運(yùn)開朱旗后,道合赤符先?!?br />宋 范仲淹 《桐廬郡嚴(yán)先生祠堂記》:“及帝握赤符,乘六龍,得圣人之時(shí),臣妾億兆,天下孰加焉?!?br />明 何景明 《郊觀》詩:“日月藏金柜,龜龍秘赤符。”
⒉ ?漢 朝的符命。 漢 為火德,火色赤,故稱。
引北周 庾信 《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》:“昔者受律赤符, 韓信 當(dāng)乎千里。”
倪璠 注:“《史記》:劉季 為 沛公,旗幟皆赤。由所殺蛇 白帝 子,殺者 赤帝 子,故上赤?!苈沙喾?,言 信 拜大將,受 漢 符命也。”
⒊ ?舊指驅(qū)邪的符箓,因用朱砂書寫,故稱。
引明 夏完淳 《端午賦》:“今年之朱索空纏,去歲之赤符已破。”
⒋ ?赤石脂的別名。見 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石一·五色石脂》。
赤符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符 | fú | 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符 fú(ㄈㄨˊ) ⒈ ?古代朝廷傳達(dá)命令或征調(diào)兵將用的憑證:虎符。符信。符節(jié)。 ⒉ ?代表事物的標(biāo)記、記號:符號。音符。 ⒊ ?相合:符合。言行相符。 ⒋ ?道士畫的驅(qū)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:符咒。護(hù)身符。 ⒌ ?古代稱祥瑞的征兆:符瑞。符應(yīng)( yìng )(指天降“符瑞”,與人事相應(yīng))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苻 漢英互譯 accord with、symbol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付聲 English i.d. tag, tally, symbol, charm |
赤 | chì | 赤 | 7畫 | 基本字義 赤 chì(ㄔˋ) ⒈ ?紅色,比朱色稍暗的顏色:赤血。赤字。 ⒉ ?真誠,忠誠:赤誠(極其真誠)。赤忱。赤子(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膽忠心。 ⒊ ?空無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 ⒋ ?裸露:赤腳(光腳)。 異體字 灻 烾 漢英互譯 bare、loyal、red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red; communist, 'red'; bare |
赤符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赤符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