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社
- 拼音máo shè
- 注音ㄇㄠˊ ㄕㄜ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茅社[ máo shè ]
⒈ ?亦作“茆社”。
⒉ ?古天子分封諸侯,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,稱作茅社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茆社”。古天子分封諸侯,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,稱作茅社。參見“茅土”。
引《書·禹貢》“厥貢惟土五色” 孔 傳:“王者封五色土為社。建諸侯,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,燾以黃土,苴以白茅,茅取其潔,黃取王者覆四方?!?br />《晉書·汝南王亮等傳序》:“功臣無立錐之地,子弟君不使之人。徒分茅社,實(shí)傳虛爵。”
宋 蘇軾 《皇叔皇兄追封制》:“沒享茆社,所以寵綏其子孫。”
國語辭典
茅社[ máo shè ]
⒈ ?古代帝王社祭時(shí)用的壇,以五色土建成,分封諸侯時(shí),按封地所在方向,取一壇土,以茅包之,給予受封諸侯,使立于國中社內(nèi),故稱為「茅社」。
引《書經(jīng)·禹貢》「厥貢惟土五色」句下唐·孔穎達(dá)·正義:「蔡邕獨(dú)斷云:『天子大社,以五色土為壇,皇子封為王者,授之大社之土,以所封之方色,苴以白茅,使之歸國以立社,謂之茅社?!弧?/span>
茅社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社 | shè | 礻 | 7畫 | 基本字義 社 shè(ㄕㄜˋ) ⒈ ?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、日子以及祭禮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(“社”是土神,“稷”是谷神,古代君主都祭社稷,后用以借指國家)。 ⒉ ?團(tuán)體或機(jī)構(gòu):報(bào)社。結(jié)社。 異體字 ? 土 漢英互譯 organized body、society 造字法 會意:從礻、從土 English god of the soil and altars to him; group of families; company, society |
茅 | máo | 艸 | 8畫 | 基本字義 茅 máo(ㄇㄠˊ) ⒈ ?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季先開花,后生葉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莖可食,亦可入藥。葉可編蓑衣(亦稱“白茅”):茅草。茅廬。茅舍。名列前茅(喻名次列在前面)。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矛聲 English reeds, rushes, grass; surname |
茅社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茅社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