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龍
- 拼音tǔ lóng
- 注音ㄊㄨˇ ㄌㄨㄥˊ
- 繁體土龍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土龍[ tǔ lóng ]
⒈ ?用土制成的龍。古代用以乞雨。蚯蚓的別稱。鼉的別稱。見陸佃《埤雅·釋魚》引宋·李石《續(xù)博物志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用土制成的龍。古代用以乞雨。
引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圣人用物,若用朱絲約芻狗;若為土龍以求雨。”
漢 王充 《論衡·亂龍》:“董仲舒 申《春秋》之雩,設(shè)土龍以招雨,其意以云龍相致。”
《后漢書·禮儀志中》:“其旱也,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。閉諸陽,衣皁,興土龍,立土人,舞僮二佾,七日一變,如故事?!?br />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五》:“《易·文言·傳》稱‘云從龍’,故 董仲舒 祈雨法召以土龍,此世俗之説所本也?!?/span>
⒉ ?蚯蚓的別稱。
引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蟲四·蚯蚓》:“術(shù)家言蚓可興云,又知陰晴,故有土龍、龍子之名?!?/span>
⒊ ?鼉的別稱。見 陸佃 《埤雅·釋魚》引 宋 李石 《續(xù)博物志》。
國語辭典
土龍[ tǔ lóng ]
⒈ ?以土塑制的龍,為古代祈雨所用。
引《續(xù)漢書志·第五·禮儀志中》:「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。閉諸陽,衣皂,興土龍?!?/span>
⒉ ?蚯蚓的別名。參見「蚯蚓」條。
土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土 | tǔ | 土 | 3畫 | 基本字義 土 tǔ(ㄊㄨˇ) ⒈ ?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黃土。 ⒉ ?疆域:國土。領(lǐng)土。 ⒊ ?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 ⒋ ?民間生產(chǎn)的(區(qū)別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間流傳的藥方,亦稱“偏方”)。 ⒌ ?不合潮流:土氣。 ⒍ ?未熬制的鴉片:煙土。 ⒎ ?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。 ⒏ ?中國少數(shù)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圡 社 漢英互譯 dust、earth、ground、homemade、land、local、soil、unrefined 相關(guān)字詞 洋 造字法 象形:像土塊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中的一種長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睛。龍蟠虎踞。 ⒉ ?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體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土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土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