族親
- 拼音zú qīn
- 注音ㄗㄨˊ ㄑ一ㄣ
- 繁體族親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族親[ zú qīn ]
⒈ ?同族的親屬。
英relatives of the same clan;
引證解釋
⒈ ?家族和親戚。
引唐 韓愈 《元和圣德詩》:“皇帝大孝,慈祥悌友。怡怡愉愉,奉太皇后。浹于族親,濡及九有。天錫皇帝,與天齊壽?!?/span>
⒉ ?同族的親戚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一乘轎子抬到縣門口,正值 湯知縣 坐早堂,就喊了冤。知縣叫補進詞來,次日發(fā)出:‘仰族親處復(fù)。’”
國語辭典
族親[ zú qīn ]
⒈ ?同宗族的親戚。
引唐·韓愈〈元和圣德〉詩:「皇帝大孝,慈祥悌友。怡怡愉愉,奉太皇后。浹于族親,濡及九有。」
族親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族 | zú | 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族 zú(ㄗㄨˊ) ⒈ ?親屬,泛指同姓之親:族規(guī)。族長。家族。 ⒉ ?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:種族。 ⒊ ?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(wěn)定共同體,他們有共同的語言、經(jīng)濟生活以及表現(xiàn)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(zhì):民族。 ⒋ ?聚居而有血統(tǒng)關(guān)系的人群的統(tǒng)稱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 ⒌ ?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:芳香族。 ⒍ ?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親、妻家的人都殺死:族滅。 ⒎ ?聚合,集中:云 |
親 | qīn qìng | 亠 | 9畫 | 基本字義 親(親) qīn(ㄑ一ㄣ) ⒈ ?有血統(tǒng)或夫妻關(guān)系的:親屬。親人。親緣。雙親(父母)。親眷。 ⒉ ?婚姻:親事。 ⒊ ?因婚姻聯(lián)成的關(guān)系:親戚。親故。親鄰。親朋。 ⒋ ?稱呼同一地方的人:鄉(xiāng)親。 ⒌ ?本身,自己的:親睹。親聆。親筆。 ⒍ ?感情好,關(guān)系密切:親密。相親。親睦。親疏。 ⒎ ?用嘴唇接觸表示喜愛:親吻。 其他字義 親(親) qìng(ㄑ一ㄥˋ) ⒈ ?〔親家〕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(guān)系或稱呼(“家”讀輕聲)。 異體字 親 |
族親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族親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