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貉
- 拼音hú mò
- 注音ㄏㄨˊ ㄇㄛ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貉[ hú mò ]
⒈ ?亦作“胡狢”。亦作“胡貊”。
⒉ ?古代稱北方各民族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胡狢”。亦作“胡貊”。古代稱北方各民族。
引《晏子春秋·諫下一》:“今夫 胡 狢 戎 狄 之蓄狗也,多者十有餘,寡者五六,然不相害傷?!?br />張純一 校注:“孫 云:狢當為貉。”
《荀子·強國》:“今 秦 南乃有 沙羨 與俱,是乃 江 南也,北與 胡 貉 為隣,西有 巴 戎。”
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“胡、貉、匈奴 之國,縱體拖髮,箕倨反言而國不亡者,未必無禮也?!?br />《后漢書·祭肜傳論》:“﹝ 祭肜 ﹞且臨守偏海,政移獷俗,徼人請符以立信, 胡 貊 數(shù)級於郊下?!?br />宋 蘇轍 《潁州擇勝亭詩》:“胡 貊 之民,駕車以游,外纏毳韋,內輯貂鼬?!?/span>
胡貉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貉 | hé háo mò | 豸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貉 hé(ㄏㄜˊ) ⒈ ?哺乳動物,外形像狐,穴居河谷、山邊和田野間;雜食魚、鼠、蛙、蝦、蟹和野果、雜草等,皮很珍貴:一丘之貉。 其他字義 貉 háo(ㄏㄠˊ) ⒈ ?義同(一),用于“貉子”、“貉絨”。 其他字義 貉 mò(ㄇㄛˋ) ⒈ ?古同“貊”。 異體字 狢 貈 貊 造字法 形聲:從豸、各聲 English badger; raccoon dog |
胡貉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貉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