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箴
- 拼音liù zhēn
- 注音ㄌ一ㄡˋ ㄓ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箴[ liù zhēn ]
⒈ ?謂六項勸戒之言。具體內(nèi)容所指不一。(1)丹扆六箴,唐李德裕所上。《新唐書·李德裕傳》:“時帝昏荒,數(shù)游幸,狎比群小,聽朝簡忽。德裕上《丹扆六箴》……其一曰《宵衣》,諷視朝希晩也;二曰《正服》,諷服御非法也;三曰《罷獻》,諷斂求怪珍也;四曰《納誨》,諷侮棄忠言也;五曰《辨邪》,諷任群小也;六曰《防微》,諷偽游輕出也?!?2)心、口、耳、目、手、足六戒。唐皮日休《六箴序》:“帝身且不德,能帝天下乎?能主家國乎?因為《心》、《口》、《耳》、《目》、《手》、《足》箴,書之于紳。安不忘危,慎不忘《六箴》乎?”(3)視、聽、好、學(xué)、進德、崇儉六戒?!端问贰浅鋫鳌罚骸俺渥鳌读稹芬垣I,曰視,曰聽,曰好,曰學(xué),曰進德,曰崇儉。仁宗命繕寫賜皇族,英宗在藩邸,書之坐右?!?4)清、公、勤、明、和、慎六戒。宋王應(yīng)麟《小學(xué)紺珠·儆戒·六箴》:“清、公、勤、明、和、慎,余襄公靖,從政六箴。”
引證解釋
⒈ ?謂六項勸戒之言。具體內(nèi)容所指不一。(1)丹扆六箴, 唐 李德裕 所上。 《新唐書·李德裕傳》:“時帝昏荒,數(shù)游幸,狎比羣小,聽朝簡忽。
引德裕 上《丹扆六箴》……其一曰《宵衣》,諷視朝希晚也;二曰《正服》,諷服御非法也;三曰《罷獻》,諷斂求怪珍也;四曰《納誨》,諷侮棄忠言也;五曰《辨邪》,諷任羣小也;六曰《防微》,諷偽游輕出也?!?br />(2)心、口、耳、目、手、足六戒。 唐 皮日休 《六箴序》:“帝身且不德,能帝天下乎?能主家國乎?因為《心》、《口》、《耳》、《目》、《手》、《足》箴,書之于紳。安不忘危,慎不忘《六箴》乎?”
(3)視、聽、好、學(xué)、進德、崇儉六戒。 《宋史·吳充傳》:“充 作《六箴》以獻,曰視,曰聽,曰好,曰學(xué),曰進德,曰崇儉。 仁宗 命繕寫賜皇族, 英宗 在藩邸,書之坐右?!?br />(4)清、公、勤、明、和、慎六戒。 宋 王應(yīng)麟 《小學(xué)紺珠·儆戒·六箴》:“清、公、勤、明、和、慎, 余襄公 靖,從政六箴?!?/span>
六箴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箴 | zhēn | 竹 | 15畫 | 基本字義 箴 zhēn(ㄓㄣ) ⒈ ?同“針”。 ⒉ ?勸告,勸戒:箴言。箴規(guī)。箴諫。 ⒊ ?古代一種文體,以告誡規(guī)勸為主:箴銘(“箴”是規(guī)戒性的韻文;“銘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規(guī)戒、褒贊的韻文。因其作用有相似之處,故后人多連稱)。 異體字 鍼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咸聲 English needle, probe; admon 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六箴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箴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