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闕
- 拼音fú què
- 注音ㄈㄨˊ ㄑㄩㄝˋ
- 繁體伏闕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伏闕[ fú què ]
⒈ ?拜伏于宮闕下。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。
引證解釋
⒈ ?拜伏于宮闕下。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。
引唐 獨(dú)孤及 《為李給事讓起復(fù)尚書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》:“臣再以微誠,伏闕請命?!?br />宋 陸游 《跋臨汝志》:“﹝ 歐陽澈 ﹞ 建炎 初伏闕上書,論大臣誤國?!?br />康有為 《東事戰(zhàn)敗聯(lián)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》詩:“遼、臺 膴膴割山河,抗章伏闕公車多。”
伏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闕 | quē què | 門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闕(闕) quē(ㄑㄩㄝ) ⒈ ?古代用作“缺”字。空缺:尚付闕闕。有懷疑的事情暫時(shí)不下斷語,留待查考:闕疑。 ⒉ ?過錯(cuò):闕失。 ⒊ ?姓。 其他字義 闕(闕) què(ㄑㄩㄝˋ) ⒈ ?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:宮闕。 ⒉ ?皇帝居處,借指朝廷:闕下?!按龔念^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”。 ⒊ ?京城,宮殿:“城闕輔三秦”。 ⒋ ?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:墓闕。 異體字 闕 造字法 形聲:外形內(nèi)聲 English watch tower; palace |
伏 | fú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伏 fú(ㄈㄨˊ) ⒈ ?趴,臉向下,體前屈:伏臥。伏案讀書。 ⒉ ?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 ⒊ ?屈服,承認(rèn)錯(cuò)誤或受到懲罰:伏法。伏輸。伏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 ⒋ ?使屈服:降伏。降龍伏虎。 ⒌ ?隱藏:伏兵。埋伏。 ⒍ ?農(nóng)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(gè)階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 相關(guān)字詞 起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亻、從犬 English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 |
伏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伏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