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陰
- 拼音fú yīn
- 注音ㄈㄨˊ 一ㄣ
- 繁體伏陰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伏陰[ fú yīn ]
⒈ ?盛夏中出現(xiàn)的寒氣。謂氣候反常。
⒉ ?舊時迷信,謂道士或巫婆敬神、念咒后,靈魂即離體而去,聆受神的指示,以為人禳災(zāi)除病。這種做法,稱為“伏陰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盛夏中出現(xiàn)的寒氣。謂氣候反常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冬無愆陽,夏無伏陰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伏陰,謂夏寒。”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天無伏陰,地無散陽,水無沉氣,火無災(zāi)燀?!?/span>
⒉ ?舊時迷信,謂道士或巫婆敬神、念咒后,靈魂即離體而去,聆受神的指示,以為人禳災(zāi)除病。這種做法,稱為“伏陰”。
引《醒世恒言·薛錄事魚服證仙》:“其時道士手舉法器,朗誦靈章,虔心禳解,伏陰而去,親奏星官,要保護 薛少府 重還魂魄,再轉(zhuǎn)陽間。”
伏陰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陰 | yīn | 阝 | 6畫 | 基本字義 陰(陰) yīn(一ㄣ) ⒈ ?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(zhì)的兩大對立面諸一,與“陽”相對:陰陽。一陰一陽謂之道。陰差陽錯。陰盛陽衰。陰虛生熱。圖形:?(U+268B)。 ⒉ ?指“月亮”:太陰(月亮)。陰歷。 ⒊ ?帶負電的:陰電。陰極。陰離子。 ⒋ ?云層較厚,遮住陽光:陰沉。陰雨。陰郁(亦指憂郁,不開朗)。陰霾。 ⒌ ?不見陽光,亦指不見陽光的地方:陰面。陰干( gān )。陰涼,陰影。山陰(山的北面,水的南面)。碑 |
伏 | fú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伏 fú(ㄈㄨˊ) ⒈ ?趴,臉向下,體前屈:伏臥。伏案讀書。 ⒉ ?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 ⒊ ?屈服,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:伏法。伏輸。伏辯(伏罪的供狀,亦作“伏辨”)。 ⒋ ?使屈服:降伏。降龍伏虎。 ⒌ ?隱藏:伏兵。埋伏。 ⒍ ?農(nóng)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 相關(guān)字詞 起 造字法 會意:從亻、從犬 English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 |
伏陰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伏陰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