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頭
- 拼音qí tóu
- 注音ㄑ一ˊ ㄊㄡˊ
- 繁體旗頭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旗頭[ qí tóu ]
⒈ ?旗幟的上部。
⒉ ?隊前掌旗的人。
⒊ ?兵卒之長。
⒋ ?以旗為編制單位的軍隊首領(lǐng)。
⒌ ?旗人婦女之發(fā)髻。
引證解釋
⒈ ?旗幟的上部。
引唐 李山甫 《兵后尋邊》詩之二:“旗頭指處見黃埃,萬馬橫馳鶻翅迴?!?br />唐 韓偓 《邊上看獵贈元戎》詩:“搜山閃閃旗頭遠(yuǎn),出樹斑斑豹尾長?!?/span>
⒉ ?隊前掌旗的人。
引《宋史·儀衛(wèi)志四》:“捧日隊……旗頭三人,槍手五人?!?/span>
⒊ ?兵卒之長。
引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一:“韓 岳 兵尤精,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另為之籍。每旗頭、押隊闕,於所籍中又角其勇力出眾者為之;將、副有闕,則於諸隊旗頭,押隊內(nèi)取之?!?br />明 馮夢龍 《智囊補·兵智·沉希儀》:“令曰:出某門。旗頭即引諸軍貿(mào)貿(mào)行。問旗頭,旗頭自不知?!?/span>
⒋ ?以旗為編制單位的軍隊首領(lǐng)。
引李東山 《魯王與小黃馬》:“魯王 就是藍(lán)旗的旗頭,把 清 家頂呱呱的大頭子 僧格林沁 王爺,在 曹州府 殺了。”
原注:“魯王,小名 任柱,號 任化邦,安徽 蒙城 小任家莊 人,為捻軍后期的領(lǐng)袖?!?/span>
⒌ ?旗人婦女之發(fā)髻。
引《清朝野史大觀·清宮遺聞·滿洲嫁娶禮儀二則》:“新人登輿不衣禮服而著棉袍,不梳旗頭,聚髮成髻,紅巾蓋之。”
國語辭典
旗頭[ qí tóu ]
⒈ ?旗幟的頂端。
引唐·韓偓〈邊上看獵贈元戎〉詩:「搜山閃閃旗頭遠(yuǎn),出樹斑斑豹尾長?!?/span>
⒉ ?掌旗的人。
引《宋史·卷一四六·儀衛(wèi)志四》:「旗頭三人,槍手五人,弓箭手二十人?!?/span>
近旗手
⒊ ?旗人婦女的發(fā)髻,稱為「旗頭」。
旗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頭 | tóu tou | 大 | 5畫 | 基本字義 頭(頭) tóu(ㄊㄡˊ) ⒈ ?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:頭骨。頭腦。頭臉(①頭和臉;②指面貌;③指面子,體面)。頭角( jiǎo )(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)。 ⒉ ?指頭發(fā)或所留頭發(fā)的樣式:留頭。剃頭。 ⒊ ?物體的頂端:山頭。筆頭。兩頭尖。 ⒋ ?指事情的起點或端緒:從頭兒說起。頭緒。 ⒌ ?物體的殘余部分:布頭兒。 ⒍ ?以前,在前面的:頭三天。 ⒎ ?次序在前,第一:頭等。頭生。 ⒏ ?首領(lǐng):頭子。頭目。 ⒐ |
旗 | qí | 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旗 qí(ㄑ一ˊ) ⒈ ?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(biāo)識,多是長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。旗艦。旗手。 ⒉ ?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⒊ ?中國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(dāng)于縣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flag、banner、standard 造字法 形聲:從方、其聲 English banner, flag, streamer |
旗頭的近義詞
旗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